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科学 >

中国纳米材料研究的先驱

2020-04-10 09:25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记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原所长张立德教授纳米材料研究30年

  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始于上一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研究,纳米技术已宛如绽放的绚丽花海,正逐渐改变着我们生活的世界。很多人以为,纳米技术的应用范围只限于人们想象中的高精尖领域,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纳米技术照样可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解决现实难题。当今世界,纳米科技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诸多方面,建筑、IT、医药、电器、塑料、陶瓷等领域到处可见纳米科技的身影。纳米技术还将在环保、微电子器械、能源的合理使用等方面起着越来越巨大的作用。

中国纳米材料研究的先驱

  三十多年来,张立德研究员及其团队始终坚持把国际最前沿的技术作为攻坚目标,系统深入地研究了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在纳米科技的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在国际上颇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同时还积极探索了纳米材料在市场上的推广和转化,为中国纳米材料研究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做出了突出贡献。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硕果累累

  张立德是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39年2月出生于辽宁营口的一个教师家庭,1958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64年考取葛庭燧院士的研究生。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这一国内外知名的科研殿堂里,他受到了良好的熏陶,增长了许多材料科学的知识。1979年他到德国马普金属所深造,在此期间,他了解到国际材料科学发展的动态和趋势。1980年回国后,他参加了葛庭燧院士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的筹建工作,对该所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5年8月,应日本学术振兴会的邀请,张立德随同葛庭燧院士赴日本进行科学考察。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德国金属材料学家H.Gleiter教授,交谈中得知H.Gleiter教授领导的实验室正在研究纳米尺度材料,这一崭新的材料概念给张立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被这种材料产生的奇异物性所震撼,随即意识到这种材料蕴藏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属于材料科学的前沿,将把人们对材料的认识推进到一个新的层次。1986年6月,葛庭燧院士邀请H.Gleiter教授来固体所讲学,张立德负责并全程陪同H.Gleiter教授在合肥的访问,他见缝插针地与H.Gleiter教授讨论纳米材料领域的发展动向。1987年,张立德访问德国萨尔大学新材料实验室,考察了纳米尺度材料的制备、研究等内容,深受启发。回国后,在葛庭燧院士的支持下他给中科院领导写了一封关于开展纳米材料研究的建议信,立即得到中科院党组书记、副院长严东生院士的大力支持。同年8月,在中科院基础局物理处处长李满园的支持下,纳米材料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1987年张立德率先在国内开展纳米材料研究。三十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围绕国际上共同关注的纳米科技领域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了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成果。

  1990年3月和1991年3月,在科技部和科学院等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张立德率先在合肥连续主持召开了两次纳米材料学术会议,来自全国二十几个单位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纳米材料和纳米科技为我国科学研究提供了新机遇,并建议有关部门大力支持这一领域的研究。于是从1991年开始在严东生和冯端两位院士的领导下,张立德参与了纳米材料国家立项建议的起草工作。1992年11月,张立德作为子项目的负责人参加了由严东生和冯端两位院士主持的国家攀登项目——纳米材料科学的研究。1995年,张立德依据国际纳米材料发展的趋势和国内纳米粉体材料研究的成果,及时发出了加速纳米材料产业化的呼吁,并在1997年与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的有关专家共同发起、召开了纳米材料应用会议。中科院固体物理所及时将三项纳米粉体的专利进行技术转移,先后在江苏泰兴、浙江舟山和杭州建立了三条纳米粉体材料生产线。2000年8月,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材料学部师昌绪院士在北京科技会堂举办了纳米科技报告会,张立德和其他六位学者做了主题演讲,指出纳米科技是21世纪最富有活力、对各个领域将产生深远影响的新科技,也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新机遇。这次报告会对推动我国纳米科技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99年,张立德作为纳米材料首席科学家主持了国家973项目——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研究,对我国纳米材料研究进入国际先进行列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十多年来,张立德在科研的道路上默默耕耘,克服了各种困难,在纳米制备科学和纳米技术工程化方面收获了具有国际影响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