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有人说,在未来社会,纳米材料、生物信息工程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将是三大支柱型学科,此言不虚。特别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社会高度信息化的今天,互联网络和IT技术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各行各业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计算机最早起源于美国,所以早期的软件和程序只有英文版,为实现信息技术的中文处理与中文应用,我国的计算机信息专家付出了极大心血。而在信息技术与藏文的结合应用过程中,同样凝聚了一位专家多年的心血和汗水。他就是西藏大学藏文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尼玛扎西。
善于思考的少年
1964年,尼玛扎西出生在拉萨。因为从小接受藏、汉双语教育,他从小时候就表现出了对文字敏锐的感知能力,很早就能够阅读汉文版的书籍。因为对身边的大千世界充满好奇,他尤其喜欢《科学画报》一类的科普杂志,每当看到书上介绍的那些奇妙的科学,心中总是充满向往。除此之外,他还很喜欢各类科学幻想小说。
书中异彩纷呈的世界带给了少年尼玛扎西丰富的知识,也让他开始了解到,世界上还有很多神奇的机器,能够从多个方面帮助人们,减轻人在学习和工作方面的负担。计算机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机器,带给不计其数美好的想象和向往。
为此,高考时,尼玛扎西选择了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上世纪80年代,计算机在我国尚属于新鲜事物,直到上大学以后,学校组织参观微机房,他才第一次接触到这种渴盼了很多年的神秘机器。当天的印象让他至今记忆犹新,除却紧张,更多的是盼望着能够更加深入了解这种机器,让它能够真正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1988年,大学毕业的尼玛扎西回到家乡,被分配至西藏大学任教,在数理系计算机教研室先后担任助教、讲师、主任、副教授等职务。2000年起,开始担任计算机系副主任,2003年至2005年担任工学院副院长,之后调任教务处副处长,并在2006年到2008年期间先后担任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中央电大西藏学院教授、主任、副院长。2008-2016年,担任西藏大学图书馆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馆长、主任职务,从2016年至今担任西藏大学藏文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一路行来,变化的是岗位,不变的是探索计算机科学,使之为家乡、为同胞造福的心愿。尼玛扎西回忆说,刚参加工作时,拉萨已经有了计算机,但是装备较差。见此情形,凭借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他决心发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精神,利用所学实现技术上的改革与创新。那段时间里,他每天都要工作到下班以后,甚至常常加班至深夜,遇上节假日也不休息,直接自带干粮“泡”到机房里,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常有的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尼玛扎西的努力终于得以开花结果——西藏大学第一套计算机人事管理系统问世了!第一次尝试就获得成功,使他平添了自信,也为他日后的一系列研究工作打下了重要基础。
走开拓创新之路
藏文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用藏文书写的文献卷帙浩繁,为记录和传承灿烂的藏族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直到今天藏语文仍是藏民族最基本的交际工具。
如何让古老的藏文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尼玛扎西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
1989年代末,随着信息技术的兴起和计算机应用的逐步普及,社会对藏汉文兼容的信息处理系统呈现出广泛的需求。面对这样的情况,尼玛扎西决心通过自性试验打开局面。
他在大学里没有专门学过应用软件开发,而当时西藏在这方面的资料也较为缺乏。于是,他利用到内地出差的机会,“淘”到了一部关于汉字处理的技术资料,虽然上面大部分都是原程序,说明很少,但完全可用来借鉴。之后就开始了自学的历程。这个过程虽然艰苦,但是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刻苦钻研,他完全掌握了技术上的要点,在软件研发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