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刻经印刷技艺、金箔锻制技艺、南京剪纸、南京泥人、秦淮灯彩……这些极富南京特色的传统手工艺,不但在国内拥有众多拥趸,而且在海外也拥有不少“粉丝”。在致公党南京市委员会主办的“文化丝路行”活动上,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对满满“中国风”的南京传统手工艺趋之若鹜。截至今年,这一活动活动已连续举行三届。
来自印尼的留学生与非遗传承人学布艺
我已经成了中国文化的“粉丝”
2018年4月10日,致公党南京市委员会主办、中共南京市委统战部、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以及南京市“五侨”单位协办的第一届“文化丝路行”活动在南京举行。
活动旨在通过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中院校、中文培训学校等院校及侨团组织的联系,推动南京乃至中国文化“走出去”,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对南京乃至中国的了解,增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民心相通。
来自“一带一路”沿线12个国家和地区的25所院校代表,当天在古都南京品鉴了一场“中华文化大餐”,其中包括南京很多传统的手工艺,比如金箔、绒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经过10多年的国际教育交流工作,我个人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粉丝。我希望开展更多的中国文化交流活动,我个人也会大力支持中国文化在匈牙利的推广”。参加活动时,匈牙利德布勒森大学国际学院院长阿提拉表示。
据介绍,匈牙利德布勒森大学是匈牙利顶级大学之一,拥有200多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也有一些当地学生对于到中国来求学表示了浓厚兴趣。
“在匈牙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学习中文,有一些高中能够提供中文培训,选修学习的学生人数还是很多的。另外也有一些学生在接受了一定的中文基础教育之后,希望有机会能到中国来进行长期或短期的学习”,阿提拉说。
作为“一带一路”国家,尼泊尔也有代表参与了活动。尼泊尔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哈利斯昌德拉·吉米瑞介绍说,尼泊尔的学生希望来中国留学的意愿是相当高的,中文教学在尼泊尔越来越流行,教中文的预备学习班很受欢迎,一些高中也开设了学习中文的课程,这有助于帮助更多尼泊尔学生到中国来留学。
“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各国民心相通上来说,文化传播是融合不同认知、增进理解认同的关键”,致公党中央专委会办公室副主任许怡表示,通过与沿线国家院校建立友好合作来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丰富了文化传播的载体和方式。在沿线院校建立海外推广点,能实实在在地串接起中国与沿线各国的合作和往来,将中华文化的魅力循序渐进地展示给当地民众。
厄瓜多尔留学生学中医推拿
传统手工艺讲述中国故事
2019年4月16日,来自“一带一路”沿线35个国家的40所院校100多位代表,再次相聚南京,参加第二届“文化丝路行”暨“丝路之旅·文化同行”活动。
相比首届活动,本届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活动由致公党中央海外联络委员会和文化委员会和致公党江苏省委员会给予指导,中共南京市委统战部、南京市文旅局、南京市“五侨”单位予以支持,而且主题更加鲜明,讲述的是“传统手工艺里的南京故事”。
为让参会外方代表们切实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活动以布展的形式准备了传统手工艺现场展示环节,包括端午节彩粽制作技艺、金陵刻经印刷技艺、南京剪纸、金箔锻制技艺、南京泥人、秦淮灯彩等突出南京地方特色的手工艺,还有烙画、民间布艺、绳结、戏剧脸谱等“中国风”色彩浓厚的元素。
活动现场,满满中国元素的手工制品,吸引了众多参会代表驻足。来自哈萨克斯坦的代表,被南京金箔制品深深吸引,对现场展示的金箔画、金箔书等金箔制品爱不释手。
据介绍,哈萨克斯坦黄金储量丰富,但是矿石质地坚硬,黄金制品很难做到金箔这样的效果。“中国的黄金制品工艺水平很高,能把黄金做成薄片很不容易,如果有机会,我很想学习这门技术”。
作为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南京金箔被称为“中华一绝”,拥有2500多年生产史,曾是明朝制作真金线的主要手工艺。金箔锻制可将金块捶打成薄如蝉翼的金箔,即使100张金箔叠在一起,也不到0.1毫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