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娱乐八卦 >

金刚川“三合一”导演团队如何分工

2020-11-03 13:38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电影《金刚川》10月23日在全国上映,影片首日场次刷新国产电影首日场次纪录。由于拍摄时间紧张,影片由管虎、郭帆、路阳三位导演首度联合执导。不同于《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等众导演各拍一部短片,形成最终成片的方式,《金刚川》需要管虎、郭帆、路阳三人各司其职,既合作又分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就一部完整的影片。

  三位导演、三个团队,他们是如何带领全剧组5000人完成了这份“三合一”的工作呢?

  重视沟通 合作效率高

  郭帆表示,拍摄《金刚川》的沟通成本比独立完成影片要高很多,“难点在于我们每个人负责的部分是有交叉的,比如说我跟管虎导演都要兼顾飞机和高射炮戏份,这之间是有冲突的,这个冲突就会涉及到我们两方都要有对方的镜头。因为有对方的镜头,我们最初设计的那个视觉轴线、调度如果不一样的话,那就连不上了,所以不管是前期还是后期,需要海量的沟通去完成协调、统一工作。”

  路阳介绍说,《金刚川》剧组有很多个群,管虎、郭帆和路阳三个人有群,整个剧组还有巨大的群,然后还有很多细分的小群。“因为上了山基本没信号,所以收工下山后赶紧去查信息,我再跟两位导演分享当天工作进度,再问一下我们有什么需要去配合的地方。我们三个人之间要彼此配合,比如互相帮对方拍些空镜,或者帮对方拍一些镜头。我们很清晰,要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去完成这样一件高难度的任务,就必须要密切配合。”路阳说。

  管虎讲述,开始他们还有着非常严密的分工,结果是越来越紧密结合,就像一个人。“所以说没有分工,就是混在一起。我们都是顾及全局,把整体完成好,再施展个性。我挺庆幸遇到他们两人,希望我们三个人未来可以择机再战,有机会再合作。”

  评价起其他两位导演,管虎说郭帆导演有点理工男风格,擅长精耕细作,准确度极高,特效方面非常擅长。“所以他主控美军飞行员这一块,是宏观视角看战斗的,难度极高,郭帆导演完成度特别高。 路阳导演拍摄的是大部队中小士兵的视角,我觉得路阳导演拿捏得比较准确。 而对于我来说,是除了综合二位的东西,把它们捋顺以外,还要完成比较惨烈的部分。”

  郭帆和路阳之前很熟悉,因为两人的工作室在楼上楼下,而和管虎,则是通过这次的《金刚川》有了强烈的默契。郭帆说:“我们越往后做越默契,特别是最后成片,会发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难简单把它区分开哪段是谁拍的,全剧组5000人真的是拧成一股绳。”

  用预拍的方式保质保量

  郭帆表示,拍摄《金刚川》在流程上有新尝试,“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保证质量,我们想了预拍的方式,特别是我这边涉及的特效太多了。”他介绍说,《金刚川》的制作流程是基于故事,把所有分镜先做出来。“分镜我们用了4天时间,然后再花了4天时间虚拟拍摄,虚拟拍摄是之前没有尝试过的。虚拟拍摄完之后我们又花了4天的时间去剪辑,一共用12天的时间,我们把整个的动态预览完成了。这个动态预览跟往常不太一样,因为虚拟拍摄的好处就是增加了动作捕捉、增加了表演,我们再去做剪辑的时候,它的精准度会高。所以我们这次采取了一种相对新的方式,也是一种工业化探索,就是预拍的方式。”

  据悉,在《金刚川》开机之前,郭帆已经带着大家把镜头预拍完了,这样才能安排2600个视效人员按部就班地按次序完成这些镜头,最终全片一共有600多个视效镜头。

  考验团队的应变能力和拍摄精力

  路阳介绍,“在第一次去丹东看景的路上,关于两岸兵力配备、高炮连在哪里、部队行经什么地方、对手飞机的航线在哪儿,这些我们做了一个很有逻辑的设计。”

  谈及拍摄周期,路阳说,“我们经常面临的问题是天黑之后要拍黄昏戏,拍晴天戏时却赶上连续降雨,这挺考验团队的应变能力和拍摄精力的。我们用了很多LED灯组营造自然光照效果,其实这违反了拍摄规律,但是没办法。”

  总制片人梁静也说,拍摄时剧组经历过丹东好几次台风和洪水,“我们搭建的桥像电影里的桥一样一次一次被洪水冲垮,我们一次一次重新搭建。”

  《金刚川》中有很多爆炸戏,路阳介绍说他们对所有的爆炸镜头都有很详细的方案, “而且每个方案都详细测试过,包括爆炸的范围、爆炸的安全程度,都还是很有把握的。即使如此,我们在拍摄过程中依然需要小心,有很多的流程要去遵守。如何安排好这种排练和实拍的顺序,什么时候去填放炸药,炸药的量怎么控制,我们需要大概多大的一个炸点,土要炸多高等等,都需要测算好。出现在镜头里,那个比例其实都需要很精确地计算。现场的工作人员也多,有时候有几百人,保证所有同事的安全,也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