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科学 >

北京16区年内全部建成节水型区

2020-07-31 09:34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在东城、西城、平谷等7个区建成节水型区基础上,今年年底前,其余9个区也将全部完成创建。昨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节水,了解到,2016年在全国率先启动节水型区创建工作之后,2019年,北京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再上新台阶,通过对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实施“双控”,力争到2020年主要节水指标全国,,部分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了解,本市实施街乡用水统计源起于2017年6月,时任北京市代市长陈吉宁赴大兴区调研大气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治理工作时提出:“由市水务局、市发改委负责,每月统计各区、各街道、乡镇用水量、用电量,报市政府,以便掌握各地域产业结构调整、开发建设强度等情况。”为此,自2017年6月开始,市水务局组织力量开展了分街道(乡镇)工业和生活新水量统计,并对按功能分区、行政区各街乡用水变化情况,以及变化成因进行了分析,为分析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提供了基本依据,为促进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双控”制度落实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谈到对工业和生活新水量、用水变化成因的统计,市节水,相关负责人指出,首先要做的是细化用水统计单元。在分析北京市供水水源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用水统计报表制度数据采集渠道,对于隶属于市自来水集团供水企业的自来水用户、自备水源单位及地表水直供用水单位用水统计到一级水表,并对一级水表标注“所在街道(乡镇)”字段,以便于按街道(乡镇)汇总;对于区级自来水供水企业和乡镇集中供水按街道(乡镇)统计汇总上报。同时,实行“月统计,季分析”。“月统计”,就是市自来水集团、各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按月,按统计报表制度要求细化的用水统计单元上报分水源、分用途的用水量;“季分析”,就是市节水,,对各部门上报的用水数据,按季度汇总全市分功能区、分行政区,以及各行政区分街道(乡镇)的工业、公共服务业、居民家庭生活用水量与去年同期的分析比较成果,并对用水变化较大的用水单位进行成因分析,为分析疏解整治促提升成效提供数据基本依据。“有了这些数据之后,我们就会对用水过快增长街道(乡镇)进行约谈,在落实节约用水责任等方面找差距,分析用水变化成因,研究控制用水增长的对策和措施。”

  该负责人强调,最为重要的把控手段是将年度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控制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严格用途管控。在用水总量控制方面,年初,会根据计划年度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各行政区人口控制目标,以行业用水定额为依据,结合当地水资源控制总量,核定各行政区计划年度用水总量控制目标,并分解到街道(乡镇)或具体用水单位;年内,应用信息化手段,结合用水统计数据,对自来水管网和自备井非居民用水单位严格实行单月预警,双月考核制度,对超用水指标用水的单位,严格征收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水费(税)。2018年度,全市征收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水费997万元;对居民用水年初制定指导性用水计划,宏观指导行政区树立通过强化人口管控,落实居民用水指导性用水指标的意识。同时,居民用水实行阶梯水价,加强用途管控。

  而在用水效率控制方面,自2016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后,开始有序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将万元GDP用水量年下降3%列入市政府对区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之一。上述负责人表示,目前,东城、西城、平谷等7个区已通过了节水型区验收,其他9个区也基本完成了节水型区建设,2019年10月底之前,已通过了预审,现在在开展现场验收。

  此外,所有,国家机关在京单位已全部达到节水型单位标准。2017-2018年,全市共创建市级节水型单位(企业)1657个、节水型小区220个、节水型区7个。目前全市已创建市级节水型单位、企业和小区1.8万余个。

  上述负责人透露,下一步会将城市总体规划中涉水指标分解到各区,推进工业园区开展以节水为,内容的绿色转型升级和循环改造,并加强企业内部用水管理。同时,进一步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出台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北京实施计划,不断强化水的用途管理。以水务行业节水机关建设和高校节水为,,加大节水型单位创建力度,树立一批节水典型并进行示范推广。鼓励各区结合实际制定标准开展节水型街道创建工作,推动节水型社区覆盖率进一步提升。

  节水型城市建设的主要做法

  规划管控节水

  确定2300万人口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