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科学 >

千桥飞梦梦功成 万流景仰仰高行

2020-04-11 09:13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记北京市特聘教授胡文祥博士

  现已蜚声海内外的胡文祥,早在1979年正读大学二年级时,学习了武汉大学编撰的理科教材《无机化学》,书中提到元素周期表若填满第八周期,就是168个元素,若填满第九周期,就是218个元素,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个元素?人们尚不知道。胡文祥在大学图书馆读到了英国化学家赫斯洛普编著的《高等无机化学》:在原子序数为26、54、78附近的元素的宇宙丰度有极大值。结合114稳定岛学说,胡文祥构建了一差分,这个差分外推到138就截止。令人惊奇的是,胡文祥从上述“三个半数据”(26,54,78及114,114稳定岛假说尚未得到证实,只能算“半个数据”)推理得出结论:宇宙中最多只存在138号元素。第二年(1980年)投稿没被接受,后来他运用诺贝尔奖获得者狄拉克的公式印证了这一结论,直到1995年又投出论文才正式公开发表。

  1979年,年仅18岁的胡文祥,没有意识到自己解决了一个世界难题,但18岁少年的勤奋与早慧却镌刻在科学研究史上。当我们追溯过去,会发现胡文祥同所有有成就的科学家一样,从小就显露出了自己的与众不同。在他的观念中,成功是一种选择,值得为之而奋斗。如今的胡文祥,践行着年少时的选择与梦想,一如既往地拼搏在成功的路上。

  年少立志 勤奋铸就成功

  美丽的长江中游南岸上,湖北省咸宁市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有名的“鱼米之乡”,同时她还被称为“桂花之乡、楠竹之乡、茶叶之乡、温泉之乡和苎麻之乡”,人杰地灵,风光秀丽。1961年,胡文祥降生在这个被誉为“千桥之乡”的地方,家乡的汀泗桥、横沟桥、官埠桥、刘家桥、贺胜桥等“千桥”在青少年时代的胡文祥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记。他从这里起步,跨过一座座桥梁,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彼岸。

  1976年,胡文祥读了高中,当时的教育战线仍很混乱,但混乱的环境并没有影响到他的学习。学校没有物理老师,对物理感兴趣的他就自学,在自家破旧的茅草屋里,他用床板当桌子,就着昏暗的煤油灯,把物理教材翻了一遍又一遍,眼睛熬得红红的,母亲形容他是在“吃书”。“吃书”的胡文祥成了他当年所在高中唯一考上大学的学生。胡文祥说,当公社的人敲锣打鼓把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家里的时候,他就准备把这一生献给祖国的科学事业了。

  怀抱梦想上了大学的胡文祥却在大学初期受挫了。到了大学后,他发现自己的高考成绩比城里的孩子差了100多分,而且大家扎堆谈论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的时候,自己似乎什么都不知道,他感到了莫大压力。胡文祥心里明白,自己在班里属于“笨鸟”,只有先飞,才能如林。于是,在教室、图书馆、学生宿舍,无论课上还是课余,到处看到胡文祥如饥似渴学习的身影。

  经过一年多近乎疯狂的学习,胡文祥这只“笨鸟”果真“飞”到了前面,成了班里的尖子生。1982年夏,当同学们正在等待毕业分配的时候,胡文祥考取了解放军北京药物化学研究所的研究生,成为武汉化工学院(现武汉工程大学)唯一一个跨入研究生行列的应届毕业生。3年后,在北京药物化学研究所号称“黄埔一期”的10名军人研究生中,他又是唯一一个毕业当年就考取博士研究生的人,走进了有机化学的科学殿堂——地处黄浦江畔的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大门。

  生命是寻觅,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奉献自我、寻找自我的过程,寻觅生存的意义,寻觅自身的价值坐标。胡文祥这只“笨鸟”从此一飞冲天,用自己的努力取得了难以企及的成就。

  1989年5月,胡文祥博士毕业后,先后赴香港科技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修讲学并访问欧洲。1989-1995年在军事医学科学院,1996-1998年在国防科工委从事军事医学和载人航天工程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1999年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军事医学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2003年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正式候选人,2006年任首都师范大学物理有机与药物化学研究所所长,2012年任北京神剑天军医学科学院名誉院长。

  同时,兴趣爱好十分广泛、又乐于不断挑战的他,还兼任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会员、中国军事未来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医药保健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分析仪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能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学会25届常务理事、中国化学会公共安全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工程大学北京校友会会长,《科学中国人》专家委员会常委;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第三军医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西南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等9所高校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