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重庆万盛:推动农村教育让学生想象力得到释放

2020-04-18 09:14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学在农村 美在农村

学生想象力在这里得到释放

——重庆万盛推动农村教育从一校一品迈向精致教育 

  当走进重庆市万盛经济开发区关坝中心幼儿园时,仿佛置身于一个农村乐园:开心农场里,苞菜、青菜、土鸡长势喜人;民间游戏区,板凳、梯子等当地农家里常见的工具被开发成游戏;植物迷宫里,桂花、李子等当地常见植物扮靓校园。

  “原来很多人认为农村的教学资源比城里少,其实是缺乏一双发现的眼睛。”关坝小学校长李万建告诉记者,如果你有了一双发现的眼睛,农村处处是资源。

  近年来,重庆市万盛经济开发区教育局充分利用当地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等资源,让木头、竹子、石头“说话”,让人文、地理、旅游资源在学校筑巢生根。

  学生要什么就给什么

  谈到农村学校特色办学,万盛教育局局长张习杰告诉记者,万盛从2004年开始推行“一校一品”工程,在推动过程中,并不是不加选择、不加甄别,“我们的原则是: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这是“一校一品”工程的出发点。

  南桐小学虽然是一所农村校,但是农村美育的理念却很“先进”。学校开发和形成了独特的儿童剪纸特色,《农村小学开展剪纸特色美术教学的研究》成果获重庆市三等奖。

  这一切的成果,得益于学校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特色办学理念。

  美术老师陈睿介绍说,传统美术中的国画、油画、陶艺、水墨等离学生比较远,很多工具可能无法备齐。因此,农村学校必须开发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特色美术教学。

  孩子们运用手中的剪刀、刀片,描绘出了自己心中的美丽家乡,如《石林之梦》《黑山探幽》《龙凤碑》《勤劳的小矿工》等精美作品。

  一把剪刀,剪出了石林全貌,剪出了万盛旅游。

  在四十九中学,学校组织了多个科技小组,他们的眼睛并没有只盯着传统学科、传统领域,而是瞄向学生身边最熟悉的黑山谷风景区,制订了黑山谷植物目录,为当地植物研究和保护工作作出了贡献。

  在石林小学,苗族文化被引入课堂,民族文化大放异彩;在第一O五中学,坚持五年的中长跑特色教学,跑成了市级中长跑特色校。

  本土专家库

  当学校办学找到了特色方向时,能不能深入、长久?能不能真正融于教学、发挥教育功能?

  这就需要区教育局发挥区域统领管理作用。万盛教育局副局长、教育督导室主任李昌建介绍说,万盛的做法是,构建本土专家库、实行动态督导评估验收。

  丛林学校,从2007年开始,探索将丛林镇悠久的面塑艺术引入学校课堂,以打造面塑特色为载体,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发展。2009年,丛林学校正式被命名为万盛区“面塑特色学校”。

  授牌虽然成功,但是并不意味着努力创新就此停止、称号永远授予。万盛每年组织本土专家对授牌学校进行动态评估,对特色创建停止不前的学校予以警告直至摘牌。

  蒲斌,和平小学党支部书记,擅长国画,所在学校是“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同时,他还是万盛美协主席、万盛本土专家库成员。在对丛林学校进行动态督导评估的过程中,蒲斌提出,面塑能否进行再创新,能否突破平面限制、进行半立体甚至立体创作。

  “蒲书记的建议,一下子给我们的面塑特色提供了一个再发展、再深入的方向,我们一下子打开了视野。”丛林学校副校长李冬梅说,面塑画、面塑浮雕、面塑像等不断被开发出来,学校面塑特色走向深入。

  所谓本土专家,指的就是万盛当地在各个领域的带头人、领军人。“他们对万盛教育的发展历程,对万盛人文、自然的特点,更加熟悉、更接地气。”李昌建说。

  这个本土专家库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每次督导评估时,都要根据被督导学校的特色,在全区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督导评估团,提高督导队伍的针对性、专业性。

  几年来,先后有118人进入本土专家库,每年定期开展特色创建专项督导。截至目前,已进行特色学校专项督导评估10次,23所学校被评为区级“一校一品”特色学校、特色项目实验学校。在此基础上,已成功创建足球特色学校国家级4所,市级示范校7所,市级体育艺术科技特色学校7所,“十佳特色文化校园”和“美丽校园”4所。

  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

  来青年镇旅游,游客随处都能看到版画的元素,在“滴翠剑茗”的茶叶盒上,在青年堡堂面的包装盒上……

  这些独具特色的风格,与青年小学近年来发掘、保护和创新版画这种艺术形式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