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中国未来学校大会:让学校提前进入“未来”

2020-04-09 09:23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如何让学校提前进入“未来”?

中国未来学校大会启幕 600教育大咖南山探讨“未来教育”  

  本报讯(记者 程玉珂 通讯员 赵小平)11月17日上午,为期两天的第三届未来学校大会在华侨城中学高中部召开,未来学校实验室也在大会亮相。来自英、德、美等国及国内专家学者与优秀校长、教师代表等600多人齐聚。本届大会聚焦未来学校课程构建的契合、融合、联合,重点探讨学校课程如何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实现不同学科之间有机整合,以及未来培养怎样的学生、如何培养学生等问题。

  未来教育是人性化、人文化的教育

  此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未来学校实验室曾先后于天津和成都举办两届未来学校大会。本届大会由深圳市教科院主办,由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未来教育谷、深圳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和华侨城中学协办。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建丰介绍,未来学校创新项目由中国科学研究院发起,以探索教育3.0时代学习空间、学习方式创新、学校课程创新及学校组织形态创新为宗旨。

  谈到未来学校的改革,南山区教育局局长刘根平说,它是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学生不再是老师教育的对象,他们已成为自主学习的学习者。他此前在蛇口学校的未来教室里,看到两个四年级学生暑期成立的3D打印社团,并动手做出三个系列的慕课课程。刘根平说:“未来教育围绕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在教与学方式上发生诸多变革。学科里导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领的作用。”

  聚焦课程的契合、融合、联合

  会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王素以《未来学校课程构建》为题,提出了未来学校的具体特征。其中,课程构建的“契合”需满足三方面要素,即学生发展水平,所在地文化的发展特点和以学校为基础的校本课程,以及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未来学校的“融合”,体现在课程和信息技术的深度、高度融合。王素说,未来学校课程要实现学科之间的融合,教育理念必须跟上技术,学校课程要实现学科之间的融合。除知识以外还有技能和品格、跨学科课程,单一学科的课程无法满足学校具有21世纪技能的学生。

  课程构建中的“联合”,指未来学校的课程要实现校内校外课程资源的联合,企业、机构团体与学校共同开发课程,使校内、外的界限模糊。通过联合,学生在校园学习的课程,还通过社会实践实现的课程。

  挑战传统教师的适应力

  南山实验教育集团所属学校的11节公开课作为37个未来学校课程案例的代表在大会展示。

  南山实验教育集团总校校长程显栋说,学校开发了三类课程,包括基于技术的融合课程,基于学科的跨界综合课程,和基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课程。其中,基于技术与课堂的深度融合体现开展的翻转课程实验和小学语文读写实验,通过融合改变教与学的关系,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基于学科的跨界总和课程,体现在学校将技术、美学、音乐、生活等课程与美术、戏剧课结合,突破了基础教育的学科课程,解决了忽视综合课程的难题;基于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发展,开发了225门课程,满足学生多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