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娱乐八卦 >

北影节展映单元有的放矢 选片主打“小而美”

2020-09-02 09:16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8月21日,时长520分钟的《工作与时日》在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放映,这部中途需要三次休息,整个观影耗时十多个小时的超级长片,随着媒体的报道,在网上引发了观众的热议。但在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单元的执行策展人姜依看来,如果不是策展团队一开始就刻意突出宣传推广这部影片,它未必就能引起大家的热情,“如果放到前几届,这部影片说不定很快就湮没了。”

  今年策展工作是一场耐力赛

  姜依2016年进入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工作,2017年加入北影节展映单元策展团队,负责具体邀片工作。今年她成为了这个团队的执行策展人。像往年一样,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单元的策展工作早在去年十月份就已经开始,按计划,展映单元要邀请300多部国内外影片参展。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打乱了所有节奏。1月23日全国影院关闭后,整个策展团队正处于最后冲刺阶段,还策划了很多“十周年主题展”,但这一切却变得不明朗起来。这时,团队只好先安抚国内外片方的情绪,暂停工作,但又不能把话说死,“依然寄希望疫情能够很快结束,电影节继续。”

  “这是一场战线拉得很长的耐力赛。”姜依说,到了5月份,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好转,策展团队继续投入工作,但六月份北京疫情反弹,让团队成员的神经又紧张起来,“当时最担心的是,线下影院放映能不能实现”。同时,团队着手开始为线上放映和露天放映等做准备。

  7月28日,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正式宣布了举办的日期,而不久前举办完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也取得不错的效果,这都给了团队极强的信心,大家开足马力,进入了冲刺。但当时欧洲的疫情仍未稳定,伦敦飞往北京的航班,一个星期只有一趟,往年片方都是寄硬盘,第一天寄出,第二天就到了北京,但现在要延后很多天。不过后来团队说服一些片方用DCP(数字电影包)网络传输,节省了不少时间。

  让观众看到不一样的电影

  今年北影节展映单元的影片数量相比往年的300余部有所减少,虽然片子数量少了,但团队将展映单元定位为“小而美”,强调精致、有的放矢。今年,策展团队希望把小众作品推向前台,让观众有机会认识它们。

  《工作与时日》这部影片就是这样推出的。早在今年二月底柏林国际电影节上,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员李迅看了这部长片,很喜欢,他找到该片的导演,希望能够将此片引进到今年的北影节,后者很高兴。影片在中国电影资料馆放映前,李迅专门上台做影片导赏,台下三百多名观众热烈鼓掌。本次北影节一共安排了该片两场放映,除了中国电影资料馆的这一场,中间影院8月30日也排了一场,票也早已售罄。

  今年北影节展映单元包含了“镜界”“女性之声”“修复经典”“电影万岁”“侯麦之约”“露天放映”等12个主题单元。其中“镜界”主题单元是今年首次推出的,影片都极具个性。姜依说,推出这个主题单元,是希望观众“打开眼界,看不一样的电影”。

  19家线下影院方便观众转场

  去年北影节线下展映的合作影院共有30家,今年缩减到19家。在此前提下,如何选到合适地址,策展团队也是煞费苦心。

  团队研究后发现,有些影迷一天要看几场电影,如果电影院相隔太远,就要来回奔波,北京城这么大,很耗时间。团队由此想出了“聚集性影院”的思路,就是在一片区域内有多家影院,彼此靠得近,方便观众转场。比如小西天区域,中国电影资料馆是中心,但在附近,北太平桥有天幕新彩云国际影城,在学院南路上还有深影国际影城。三家影院相隔不远,观众观影就省心了。

  往年展映有一个遗憾,北京市缺乏一个电影宫,比如像上海的上海影城,既是电影节的主会场,也有足够多的影厅容纳观众。今年经过努力,位于安立路上的北京剧院被纳入了19家线下影院,北京剧院拥有一个千人大厅,“尤其适合放映史诗性的大片”。

  四个露天放映场地各有侧重

  “露天放映”主题单元是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一大特色,策展团队很早就开始酝酿,就是专门针对疫情的特殊情况设立的。最终选择了中间影院的下沉广场、南锣书店四楼的露天展台、枫花园汽车电影院和摩方购物中心的顶层四个地点,但在具体影片的选择上却各具特色。

  比如南锣书店在南锣鼓巷边上,这里的建筑极具北京特色,策展团队选的片子以北京特色的生活片为主,如《心香》《洗澡》等;摩方购物中心在崇文门,这里销售很多潮牌产品,是年轻人爱去的地方,放映的影片以体育题材为主,如《水的重量》《破风》等;枫花园汽车电影院的观影环境已经成熟,电影画面的声音是接到车里的,可以在车内安静观看,所以选择了比较浪漫的电影如《热带雨》等。

  姜依感慨地说,今年北影节的选片思路会给以后提供借鉴,“希望以后在北影节展映的片子,没有一部影片被浪费掉。”(记者 王金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