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形LED补光灯在一间3平方米左右的直播间亮起,33岁的彭金鸽熟练地竖起手机支架,点开直播平台,“老铁们,大家好……”简单热场后,他开始模拟直播“带货”。屏幕背后,一位考官手握评分表静静观察着他的表现。最终,彭金鸽通过考试,获得了电商直播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疫情之下,“直播经济”被推上“风口”,新业态催生新职业。从“口红一哥”李佳琦到薇娅,带货主播已成当下炙手可热的职业。
在被誉为世界“小商品之都”的义乌,今年5月8日,当地人社部门在全省率先为通过培训考核的带货主播们颁发了电商直播专项职业能力证书,考证热也随即兴起。
这本证如何诞生,有多少“含金量”?经过“官方认证”的带货主播和自学成才的李佳琦、薇娅们相比,有何异同?
火热 一个多月2000人报考
“快帮我看看,妆有没有花?”
“等会儿介绍产品‘卡壳’了咋办?”
窗外暴雨如注,依然挡不住考证一族的热情。6月4日,浙江机电技师学院实训中心内,100多名考生在这里报考电商直播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和一般的考试不同,考场设置在一个个独立的直播间里。透明的玻璃房内,一套简易桌椅,搭配上LED补光灯、一部智能手机和支架、商品样品等组成考试所需的全部设备。
考试采取一对一方式,每名考生要在10到15分钟完成考官给出的试题,试题分为理论和实操,类似于考驾驶证,需要闯“三关”。
个人店铺在淘宝直播的开通条件是什么?哪些东西不能在直播间里售卖?如何增加粉丝活跃度?“科目一”是理论考,考生彭金鸽和大多数考生一样,轻松过关。接着进行“科目二”实操考试,15秒至60秒以内的直播引流短视频剪辑制作,他也顺利完成。最后的“科目三”实操考试,考官要求他根据一款产品样品进行卖点提炼,完成5分钟的有效产品直播,达到带货销售的目的。彭金鸽抽中了一款女士香水,他略加思索,脱口而出:“老铁们,今天我带来一款很不错的香水……”
直播结束后,一位有直播经验的考生提醒彭金鸽:“用‘老铁’的称呼不太符合产品定位,我觉得还是叫‘家人们’比较好,你可能要被扣掉一些分数。”“这一类产品平时接触不多,所以准备不足。”彭金鸽遗憾地挠挠头。
彭金鸽来自河南,在义乌从事小商品批发。他告诉记者,参加培训和考证是为了了解电商直播行业,今后可以为义乌的小商品和老家的农产品带带货。
和彭金鸽抱着相同目的的人有很多。趁着考试间隙,记者做了一次摸底调查,从“生源地”看,近一半来自义乌本地;从职业看,超过七成从事小商品批发和零售行业。
浙江机电技师学院电商学院老师陈云说:“每一次开考都很火爆,还有考生专门从外省赶考。”据义乌市人社局统计,从今年5月8日颁发首批直播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到6月30日,不到两个月已有2249人参加考试,2082人通过考试获得证书。
风口 新业态催生新职业
对于这样的考证热,作为发证主管部门,义乌市人社局早有准备。
今年5月,人社部发布10个新增职业,互联网营销师等互联网新技术岗位上榜,作为直播电商新业态的“灵魂人物”,主播们终于被正式纳入“三百六十行”。
一方面上级政策鼓励,另一方面也是出于现实的需要。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义乌受到了冲击。“过去我们习惯坐在档口里和电脑前,等着接世界各地的订单,现在我们不得不换种思路。”曹珊珊是义乌国际商贸城四区的80后经营户,最近她刚刚考取电商直播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曹珊珊自创的“鑫莎围巾”知名度较高,拥有自己的工厂、设计师团队和品牌旗舰店,但在疫情面前,这样产销一体的模式依然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最困难的时候,订单延期、外贸暂停、工厂流水线停工,几千万的库存,一下子没处去。”
一扇门暂时被关小,但一扇窗被打开。“直播经济”兴起,让曹珊珊和经营户看到了旺盛的内需市场。不过,放眼义乌,“直播经济”最为集中的是被称为“网红直播第一村”的北下朱村和拥有10多家大规模直播机构的青岩刘村等电商村,习惯了传统营销模式的经营户想“直播带货”,要么付费给专业的直播机构和网红,要么自己“上阵”开播,但他们缺乏直播经验,带货能力和效果并不理想。“市场上的直播培训机构良莠不齐,有的经营户交了上万元学费,粉丝和销量还是不见涨。”曹珊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