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答辩抽签,《二十不惑》的大四女生们和《三十而已》的姐姐们同框了。几个小姑娘交流着考前心情,透着对未来的憧憬;姐姐们在后排,宛如同声音轨般点评,调用的是个体人生经验。
未到来的与已经历的正面相逢,#三十而已和二十不惑串场#的话题高挂热搜前排,与其说是新剧联动刷新了国产剧受众的观剧体验,毋宁看成柠萌出品的两部“她”剧集,在平行的故事里完成了一段人生接力,也在交错的档期中实现了“她”剧集的系列化。
“她”剧集、“她”故事,其实不算新现象,女性群像戏近年来时有问世。按照《三十而已》编剧张英姬的说法,中国的创作者们对女性叙事着迷,最根本的原力来自“这个时代女性本身的魅力与力量”。而在世界范围,2000年前后,某英语语言学会发动了一次“世纪之字”评选,“她”这个单词以绝对优势领先其他候选,被认作是21世纪最重要的一个词。
与以往的“她”故事单打独斗不同,柠萌影业此次将《二十不惑》与《三十而已》同期推向市场。分开追剧,观众抵达的是以年龄为界而设置的不同的“她”、不同的人生议题。互文着看,20岁与30岁的她们又会在某个人生课题上互相回响。
出品方将两剧联袂的深意即在于此——“她”时代,打开通往内心风景的窗,让人看见更多样的“她”,也从每一次感同身受里拥有穿越年龄界限、通往更广义人生的视野。
“她”和我们:那恰如其分的模样像极生活的镜鉴
《二十不惑》的主片场从校园向外辐射,主角是四个即将告别大学时代、步入社会的女生:追求更丰饶物质生活、同时也向往爱情的梁爽;整日奔波在实习路上、一心扑在职场前途的姜小果;身心都在二次元、为了逃避工作转而考研的宅女罗艳;享有父母给予的良好家世、但也真心待人的追星少女段家宝。
《三十而已》的观察方式从家庭伸向社会,主人公是三位分别处在未婚、已婚未育、已婚已育阶段的30+女性:独自闯荡大都市的王漫妮是奢侈品店“柜姐”,勤勉又聪慧,但她常觉得自己仿佛游戏“吃豆人”,是个不停前进、不停吞食才能生存的小怪物;曾和丈夫并肩打拼的顾佳人如其名“顾家”,是全职太太,但和固有偏见不同,她从相夫教子到处理幼儿园家长间的关系,从自我学习升值到化解夫妻创业中的危机,处处追求独立、完美;钟晓芹是典型乖乖女,生活平稳,待人处事没有锐角,可对自己人生也没太大进取心,偶尔心理年龄赶不上生理年龄。
七个“她”、七种人生,由点及面,网罗的不单单是20岁到30岁年龄段里尽可能多的我们,更有我们的生活。
其中,有些是对生活硬件的忠实复刻。细到“响铃后10秒才能通话”的校园手机卡、wifi密码里藏着的“室友联盟”,大至女生宿舍的随意样貌、各人住处放置城市大环境下的选择逻辑等,都与现实世界严丝合缝。
有些是对角色行为表现的判断契合常理。比如顾佳出席不同场合、面对不同人时所选择的穿着打扮,比如钟晓芹在母亲面前和丈夫面前不经意流露出的差异化状态,又比如段家宝决定与梁爽合作后不知如何面对另两个死党的无措,凡此种种,都是生活中人之常情的流露。
对于生活,人人都有发言权。所以,一旦观众能从荧屏里找到生活的镜像,一部现实题材剧就有了成功起点。具体到《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剧中所有女性的人生经验、生存境况都不是抽象的、脱离真实世界的,这些角色设置、人物际遇都和我们呼吸相通,因而,“总有一款适合你”,是观众最直白而中肯的观感。
“她”关切的:摩登都市里普通人的五味杂陈
自从两部剧开播,剧情引发的话题无远弗届。网友们以角色遭遇为讨论起点,以当代女性的价值观、择业观、幸福观等为轴心,渐渐地,连剧中出现的城景、职场案例的可行性、人物身上的装扮,都能派生出社交的谈资。
电视剧的情节可以一次次沸腾大众舆论,无非是“她”关切的,通达了摩登都市里普通人的五味杂陈。
《二十不惑》的妙处在于它是典型的高密度话题剧,每一集都有小标题提炼中心思想,每个标题都是当代大学生在不同的青春场景中徘徊过的话题。钱重不重要?颜值是否正义?考研只是为了逃避社会的缓兵之计?不同的妈妈指向同样的母爱?而青春正当好的人又是否常常自以为是高估了自己?求学的目的、社会人身份的转变、职场小白的进阶等,20来岁年轻人关心的,这部剧尽数网罗。
如果说《二十不惑》是青春话题的高度凝练,那么《三十而已》更倾向于往30岁女性的内心深处走去,借她们的心往外体察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