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的电影导演处女作《一出好戏》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图为电影海报。
根据国家电影局提供的数据,今年暑期档(6月1日至8月31日),全国电影票房达173.99亿元,较去年的163亿元增长6.74%。尽管与往年相比,这一增幅堪称“低调”,然而回顾整个暑期档中国电影市场种种微妙的变化,或可瞥见未来电影市场发展的新方向。
票房集中度进一步加强
相比去年暑期档《战狼2》的一骑绝尘,今年暑期档的格局略有不同,137部上映影片中有24部票房过亿元,其中5部影片票房超过10亿元,6部影片票房在5亿元至10亿元之间,票房产出更加均衡。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暑期档票房排名前十的影片分走了73%的票房,68%的影片票房不及1000万元,还有近三成电影选择撤档——今年暑期档电影市场的马太效应更加明显,票房两极化走势仍在上升。
在业内看来,造成暑期档电影票房集中度如此之高的原因之一是优质内容的全面崛起。从猫眼研究院发布的暑期档研究报告中可见,暑期档内影片猫眼评分平均值为8.0分,相比去年有明显提升,同时9分以上的影片数量增多,高质量成为暑期档电影市场的关键词之一,同时高质量影片也成为助推市场持续繁荣的强大动力。
尽管国产影片在暑期档展现出不俗的竞争力,赢得了观众的口碑和赞誉,但值得注意的是,以往的暑期档,国产动画电影票房成绩都会有亮眼表现,但在今年,占比26%的动画电影只贡献了8%的票房,不仅国产动画电影票房无明显增长,进口动画电影还出现了数量增长而单片票房萎缩的情况。
类型创作新力量赢得更大空间
比票房增长更具有积极意义的是观影人次的提升,今年暑期档共有5亿人次走进了电影院,相比去年的4.7亿增加了3000万人次,同比上升6.4%,达到近3年暑期档的峰值。尽管业内人士从影片营销的角度分析认为,造成观影人次提升的大部分原因在于暑期档影片的促销力度较大,且2D影片居多,但从影片创作类型和质量来看,现实题材、中小成本的高质量影片可以激活更大年龄跨度的观影群体走进电影院。
数据显示,暑期档票房排名前五的影片分别是:《我不是药神》《西虹市首富》《侏罗纪世界2》《一出好戏》《巨齿鲨》。除了《侏罗纪世界2》是好莱坞影片外,其余4部都是国产影片(《巨齿鲨》为合拍片)。并且,5部电影中,新人导演的作品就占了3部,这3部影片票房合计高达69.41亿元,约占暑期档总票房的40%。可以发现,国产电影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电影新力量的崛起,一大批新导演新题材影片获得了更大的成长空间。
《我不是药神》是导演文牧野的首部长片之作,《一出好戏》也是演员黄渤的电影导演处女作,两部电影的题材十分新颖,前者聚焦社会现状,后者则探讨人性,都受到了市场的认可以及观众的肯定。除了两部现实题材影片外,《西虹市首富》延续“开心麻花”的喜剧风格,以小人物的成长经历准确捕捉到时下观众关注的焦点和生活中的痛点。
相较而言,以往的特效大片、粉丝电影,包括知名导演执导的作品,则在暑期档集体“哑火”,诸如《狄仁杰之四大天王》《邪不压正》等并未达到市场预期。在影评人谭飞看来,随着观众审美的日渐成熟,电影市场进入了冷静期,以前“大IP+小鲜肉”的模式开始瓦解,“好内容+好口碑”成为主流。
观众观影更成熟、更理性
在业界看来,今年暑期档迎来了中国电影内容的全面提升,而成就好内容的因素除了来自新一代创作者的成熟和进步,同样源于市场环境和观众群体的逐步成熟。而从暑期档个别影片羸弱的市场表现也可发现,国内观众愈加理性,表面炫特效、卖情怀而内在空洞的作品,很难再靠宣传噱头赢得观众。
比如在映前备受关注的知名IP改编电影《爱情公寓》,上映后第二天的票房跌幅超过50%。而拥有多名大牌明星的《欧洲攻略》和主打经典情怀的《新乌龙院之笑闹江湖》,在上映第二天票房跌幅超过了70%。众多机构发布的报告一致认为,当下中国电影观众、市场正逐渐回归理性,回到创作以内容为本的正确轨道。
猫眼研究院负责人刘鹏认为,今年暑期档,整个电影行业的一大趋势就是,高口碑的类型片将迎来春天,整个市场的驱动因素将由之前的人口红利转向内容质量。“我们发现,现在观众变得更加成熟了。”刘鹏通过研究猫眼数据分析发现,是否有喜欢的电影类型对观众的观影选择影响变大。同时,内容质量的提升对观影选择的影响也在增长。而视效、票价因素对观影选择的影响则在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