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电视剧行业迎来“洗牌”,经历了资本退潮、严控明星天价片酬、打击收视率造假后,整个行业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特点?
近日,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等单位出品的《中国电视剧(2018)产业调查报告》给出了答案。
来源:电视剧海报
从重“量”向重“质”转变
据统计,2018年电视剧备案总部数及总集数延续了2017年的下降趋势。2018年全年获备案许可的电视剧总计1163部,45731集,较2017年总部数下降0.5%,总集数下降1.6%。
来源:《中国电视剧(2018)产业调查报告》
不过,网剧的产量呈现稳步增长,2018年全年新上线网络剧共计163部,连续多年保持了20%以上的的增长速度。
《报告》显示,2018年的电视端爆款剧缺失,全网剧集类节目总点击量也在三年连涨后迎来首降。其中,超百亿的剧集数量仅有《如懿传》《恋爱先生》《延禧攻略》《香蜜沉沉烬如霜》4部,是上一年的1/3。
这意味着,电视剧在电视端长期过剩的情况下,网络端也要面对过剩市场。
来源:《中国电视剧(2018)产业调查报告》
尽管数量有所减少,但各大卫视购播电视剧的要求更趋向于精品。例如,东方卫视秉承“三个优先”:从商业性优先转向文化导向优先,从大IP优先转向扎根现实主义的原创优先,从追逐流量明星转向讲究工匠精神。
同样,视频网站在经历了“野蛮生长期”后,对于内容的选择也更加谨慎。精品化转型、集约式发展已成为许多制作公司普遍的战略方向。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社长王卫平表示,提质和创新成为电视剧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明星限薪,管用了吗?
2018年8月,优酷、腾讯、爱奇艺三大视频平台就联合正午阳光等六大影视制作公司联合发布声明,抵制不合理片酬,对采购或制作的所有影视剧,单个演员的单集片酬(含税)不得超过100万元人民币,其总片酬(含税)最高不得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
11月9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坚决遏制追星炒星、泛娱乐化等不良倾向,严控片酬,坚决打击收视率造假行为。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的通知》。来源:网站截图
“明星限薪令”之后表现如何?《报告》中,来自120位业界人士的问卷调查显示,有49.2%的人说,“暂未看到实际案例,但确实有不少项目和明星都在观望并考虑薪酬”;33.3%的人认为,“头部明星依旧抢手,税前5000万不可能签下来”;
不过,也有不少人表示,税前合同已成共识,最近签约的明星片酬确实有大幅下降;很多普通明星已开始主动降价,制片方议价能力明显增强。
来源:《中国电视剧(2018)产业调查报告》
“采购的版权成本从最高的超过1500万一集电视剧,现在回落到800万以下,自制剧成本主要在演员片酬方面降低,现在顶级演员最高一部剧的限价是5000万元人民币,而以前曾经超过1.5亿元人民币。” 爱奇艺创始人、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龚宇曾表示,2018年8月以后,内容制作成本和采购成本都明显下降。
此外,业界人士在研判2019年剧集价格走势时,有37.5%的人认为平台购剧预算保持稳定,剧集价格也将保持稳定,33.3%的人认为明星限酬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剧集价格走低。
告别“唯流量时代”
除了天价的明星薪酬,“收视率造假”也是活跃在2018年影视圈的高频词汇。
8月,电视剧《天盛长歌》出品方联合发布“关于维护行业秩序、不参与数据造假的自律声明”,提到该剧首播两日的收视率与舆情和观众的共识严重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