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电影专资办传来数据:截至2019年6月30日,全年总票房为311.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320.35亿元,同比减少2.7%;总观影人次为8.08亿,相比去年同期9.01亿,同比减少10.3%。与此同时,另一组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电影市场共上映中外新片246部,超过去年的228部,全国银幕数也在过去六个月又超过4000块的增长(截至6月30日,共有银幕64944块)。
也就是说,新片和银幕数仍在持续增长,票房和观影人次却出现了下滑,尤其是观影人次足足丢失了近1亿。就有评论调侃说,小镇青年不够用了。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不然。先来看上半年创下的一组新纪录:2019年2月5日(农历大年初一),当日全国电影市场票房产出14.33亿元,同比增长12.13%,是截至目前的单日票房纪录;整个2月,中国电影市场共产出票房111.03亿元,是中国内地市场单月票房纪录,也是全球单月单市场票房纪录。再来看一组调研数据:由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联合艺恩进行的“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2019年春节档”调查结果显示:《流浪地球》观赏性指数88.3分,超越2018年暑期档《我不是药神》(观赏性88分),位列历史调查231部影片之首。最终该片收获票房46.54亿元,位居中国影史票房榜第二位,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综合以上两组数据,不难得出结论,回家过年的“小镇青年”仍然是中国电影票房增长的动力所在。对于“小镇青年”来说,主旋律与传统文化,始终是他们的最大文化公约数。“公约数”之上,便是商业逻辑与正能量传播的双赢。
不过,票房和观影人次的下降,尤其是一线城市之外,观影人次除节假日之外的大幅度下降,还得引起足够重视。
观众流失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固然有产品内容的因素,但是观众的消费体验,影院的服务,还有票价等诸多因素也都对消费欲望产生了负面影响。从2010年起,电影市场的高速增长,几乎伴随着千院一面,或千院一片的粗放经营。据不完全统计,在2018年关闭300余家影院后,今年1-5月市场又有数百家影院因经营困境关门。在行业的调整、震荡、蜕变和提升期,全国县级城市5423家影院,23589块银幕(分别约占比46%、36%),尤其面临软件提升和经营蜕变。未来,影院经营的精准定位,不同地段、区域的影院面对不同观影群的分众营销或许将决定影院和院线的生死,也决定全国电影票房的高低起落。
虽然上半年全国票房有小幅度下降,但市场并未失去信心。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下半年将会有多部主旋律影片上映,为祖国生日献礼。其中包括反映中国队员登顶珠峰故事的《攀登者》;改编自“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真实事件的《中国机长》;陈凯歌、宁浩等7位国内优秀电影人联手制作的影片《我和我的祖国》;展现中国共产党筹划建立新中国历程的《决胜时刻》,以及《古田军号》《红星照耀中国》《烈火英雄》《那时风华》《百万雄师》等一批聚焦伟大时代,记录伟大实践,关注人民奋斗故事的优秀主旋律作品。
随着《战狼2》《流浪地球》《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为代表的新主流大片崛起,近年来主旋律影片的创作已经实现了新突破,几乎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电影类型。顶级的制作团队、优质的内容支撑,再加上观众对主旋律影片的认可与期待,相信站在“公约数”之上的暑期档部分影片和国庆档的大部分影片,将帮助中国电影在2019年交出一张叫人满意的成绩单。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