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景点人潮汹涌,商圈街区热闹非凡,社交媒体持续刷屏……这个春天,南京以特别的热度跻身“新晋网红城市”,随处可见的“人从众”,为这座城市注入更多春天的气息和新鲜的活力。
南京忽然“火”了,不少网友评论称“一贯低调的南京,终于藏不住了”“南京不是网红,因为她在千年前就已经红了”。的确如此,南京“火热”的背后,固然离不开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总要来趟南京吧”“发现极美南京”等的推介和加持,但本质上是厚积薄发、细水长流的必然结果。无论从城市的文化底蕴、经济实力,还是气质品位、环境颜值等各方面,南京都是一座“早该红了”的城市。不止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都乘着春光火爆出圈,整个江苏一片“红”,我们身边许多熟悉的地方,正悄然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网红效应”为城市引流聚气、拉动经济的能量不容小觑。以长沙为例,每逢节假日,大多数网红店铺都会排起长龙,茶颜悦色家家爆满,文和友曾排号超3万桌。今年江苏携“网红”之势,机票、酒店预订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五和全国第三。“网红”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可让城市瞬间获得海量曝光度,既能直接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产业实现爆发式增长,还能为本地就业群体提供大量岗位,显著提升城市关注度、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助于城市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获得领先优势。
用好“网红效应”,既要趁热打铁、乘势而上,把线上流量有效转化为现实红利,更要以此为契机,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将“流量”变“留量”、“网红”变“长红”。“网红”标签其实是把双刃剑,此前一些城市成为“网红”之后,暴露出不少问题,比如大量人口瞬间涌入,而相应的城市设施建设容纳度不足,景区分时预约、预警预报机制不完善,导致游客体验欠佳、秩序混乱等,令游客留下“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负面体验,反而于城市形象不利。要解决这些问题与挑战,让游客畅玩、让居民安居,城市的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治理必不可少。同时,要以“网红效应”带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各个环节,将线上流量转化为真正的城市竞争力,最终形成人才、资金和产业集聚效应,这才是“网红城市”该有的“自我追求”。
城市如美人,“网红”是“皮相”,内在才是“骨相”。一座城市的魅力,来自于其独特的气质、文化和精神。缺了这个核心因素,再大的“流量”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拿南京来说,频频“出圈”的并不仅是“总要来趟南京吧”。红绿灯的“大头特效”,不仅“大”,还很“暖”;众多知名景点,大多是免费的;“小店计划”,打造烟火气、文艺范十足的特色店铺;“宁青驿站”,为来宁求职青年免费提供住宿……这启示我们,“网红”的背后,是城市人文情怀、发展理念、治理温度等一系列因素共同形塑的结果。城市的热度和口碑,源于自然之美、风物之美,更源于人文之美、精神之美。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热度之“热”、流量之“流”,可能来得快也去得快。将流量变成“留量”,让热度留下余温,既要打响城市品牌、刷新城市颜值,也要提升城市品质、潜心修炼内功,使得“网红江苏”既能滚涌若潮,也能静水流深。陈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