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娱乐八卦 >

追星文化背后的情感需求不容忽视

2021-08-09 09:23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追星在满足青少年情感需求和自我成长方面有重要意义

  2019年,因为做公共领域的亲密关系课题,我开始做追星的研究,访谈了80多位粉丝和相关的专业人士。在研究过程中,我发现追星的确存在负面的一面,比如太过花时间、花钱、容易站立场等等。但是,青少年之所以热衷追星,是因为追星本身在满足青少年的情感需求和自我成长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恰恰是我们目前太过于重视学业而忽视的一面。

  首先是被看见和被陪伴的情感需求。被看见和有人陪伴其实是青少年非常重要的需求,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被更多地关注成绩,对其评价常常围绕成绩展开,其他的需求和情感表达经常处在被压抑的状态,而追星成为了其中一个合理的出口。因为追星,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人,彼此看见了对方,而这种看见和成绩无关,和自我的个体属性有关;在共同追星的过程中,也建立了情感的共鸣。我在微博上经常看到一些粉丝宣称因为喜欢偶像而走出了抑郁症,虽然很难辨别真假,但是,这种真实自我被看见的需求和情感陪伴对青少年来说是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其次是为他人付出的需求,用粉丝的话说,就是为爱发电。我在访谈的时候,经常看到粉丝们有一种特别朴素,但是在别的地方已经很少见到的情感,就是:偶像给了我这么多,他给了我榜样的力量,给了我快乐的感受,那么我用什么回报他呢?一位李宇春的粉丝就回忆自己在高中的时候,和其他“玉米”一起,买了李宇春的碟片,然后一家家理发店、超市去送,希望他们能播放李宇春的歌,让自己的偶像发展得更好。这种想要为别人做一些事的心态是非常真实的,也是青少年难能可贵的一个地方。

  从弗洛姆的观点来讲,爱本质上其实是给予,心理学家齐克·祖宾也认为,人类发展爱的时候,有帮助他人的倾向。但是这一点,对青少年来说,其实能实践的机会很少,除了偶尔的公益,有时候想要为家人做点事,可能都会被赶回去说:赶快去做作业。因此,追星是他们为他人付出的一种实践,很多时候,这种为他人付出而感受到自己价值的快乐让追星变得更为“上头”。

  再次是成就感。青少年对成就感的需求能够解决归属感的问题,即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对世界有什么贡献,这对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要。但是,大部分的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难获得成就感,因此,对自我的认知常常发生困惑。而男生打游戏,女生追星就成为获取这一成就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很多青少年追星后都增加了很多技能,比如P图、剪辑、翻译等。

  最后是社交的需求。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女孩都有喜欢的明星,就像很多男孩打游戏一样,如果你完全不追星,很可能你就很难融入大家的交流,而且追星也能认识自己生活圈以外的人。对青少年来说,常年被困在学业中,追星是他们离开学业、寻找社交空间的途径。

  从被看见和陪伴、为他人付出、成就感和社交需求的四个角度来看粉丝的很多行为,我们就能理解背后的动机以及合理性。而且,就目前的顶流明星来看,带坏青少年的可能性很小,在当下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能成为“顶流”的,大多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努力的一面,品格有问题的,也相对比较少。所以,一味反对青少年追星并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

  警惕正向的情感需求走向极端

  真正需要担心的是,虽然这四个情感需求本身都是正向的,但是一旦走极端,往往正向的一面也变成了负面。简单来说,饭圈文化有两个特征使得追星的正面价值可能被破坏。

  首先,是青少年缺乏应有的爱的教育,完全不顾及人与人之间的责权利边界,常常只看立场不看事实,很容易在爱或正义的名义下,采取肆无忌惮的行为,比如通过所谓的“撕”来提高团体凝聚力。

  在这一过程中,事实是什么?爱一个人是不是就可以做一切的事情?别人犯错是不是我犯错的理由?不为自己为他人的事情就天生具有正义性,就可以不顾及其他人的利益吗?……在部分的青少年中,有关爱的教育是缺失的,因此对于如何喜欢一个人或者讨厌一个人,他们没有思考,很容易被营销号牵着鼻子走。

  我在做家庭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很多父母也会强调:我是为你好!因为为你好,所以可以随意进入你的空间,不顾及你的隐私;所以一旦你犯错,我就可以打你;所以可以控制你的行为……这些逻辑和很多青少年对偶像的爱是一样的。所以,饭圈文化的问题也是我们成年人对青少年错误的爱的教育的结果。

  第二,也是最严重的,就是整个饭圈文化内化了商业资本的逻辑,对此不仅没有反思,反而变成理直气壮的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