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体育直播 >

深度|奥运“双城记”是主动变革还是无奈之举

2020-06-03 14:53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

­  乘11个小时的飞机到瑞士苏黎世,然后坐火车到洛桑,这是国际奥委会委员杨扬熟悉的路线,她此行目的是参加7月11日在国际奥委会总部瑞士洛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30届全会——在这次会议上,83名国际奥委会委员一致通过2024年与2028年两届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城市将同时产生,巴黎与洛杉矶,两个2024年夏季奥运会的申办者都没出局,“谁先谁后,还要到9月在秘鲁利马举行的第131次全会上通过投票来决定。”在今天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时,杨扬强调,“国际奥委会一直强调双赢、三赢。从现在到利马投票前,国际奥委会会就两个城市2028年承办的风险做评估,不能单纯地用谁先办谁赢、谁后办谁输来解读。”

­  从结果看,赢的三方正是本来存在竞争关系的两座城市和处境尴尬的国际奥委会。杨扬回忆道:“最后主席在宣布全会通过执委会建议时,两个城市的市长手拉手上台表示感谢,从现场情况来看,回应是非常积极的。”

­  结果出现时,杨扬和大多数委员一样并未感到意外,“前提是巴赫主席从今年年初就一直在私下和委员沟通和探讨,现场也给足了时间让大家提问和质疑”,据她估算,“一天的全会,1/5的议程都在讨论这件事。”虽然仍有委员关心新的办法是否符合奥林匹克宪章及下一步的程序是否有相关规则保障,“尤其那些有律师背景的委员”,但杨扬注意到,“总体来说委员们对这个决议是理解和支持的。”在她看来,这个决定也保证了奥林匹克发展的稳定,同时为改革赢得时间。

­  “奥运会申办程序改革需要时间。目前,每两年一次投票,对于夏奥、冬奥申办国来说,得提前近两年就开始筹备,我们也没有时间做程序上的大改动,这次决定给国际奥委会的改革腾出了时间。”杨扬希望,未来的申办程序会更加经济、灵活、有吸引力,“如申办国减少资金投入,不再只是有实力的大城市举办、可能联合申办,以及一些遗产计划做得更实、更到位等。”

­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王润斌在分析文章中指出,过重的经济负担、瞬间的城市环境交通压力、IFS(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记者注)单项赛事的市场竞争、全球低迷的经济形势等都导致奥运会申办变成了烫手的山芋。巴黎和洛杉矶“单挑”的局面就是最好的证明,从2015年开始,美国波士顿、德国汉堡、匈牙利布达佩斯、意大利罗马就纷纷因“花费高昂”“恐招致巨额债务”等原因难以得到民众支持,最终放弃承办2024年奥运会,最后只剩下了巴黎与接棒波士顿的洛杉矶。若加上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经历,先后退出了接近10座城市。奥林匹克运动正遭遇严峻的挑战,从杨扬提及的“希望”可见,国际奥委会清楚自己的处境。

­  “一次确定两座城市是越来越多国家对举办奥运会热情衰退后的无奈之举。”在上海体育学院教授、我国大型运动会组委会首席专家刘清早看来,过去各大城市热衷举办奥运会有着明确的政治和经济目的,“提高举办国知名度、美誉度,增强民众的向心力,规避国内矛盾。不亏本,还能促进旅游和第三产业发展……”他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可这些原因正在消解。

­  在刘清早看来,消解奥运会“不可替代”的正是从人们生活方式到国家参与国际社会等各层面选择的多元化与多样性,“网络直播、VR等手段的出现,让人们不一定要用传统方式观赛,尤其在经济和安全成本提升的情况下,选择现场观赛会顾虑更多。”在国家层面上,以往举办地会以奥运会去获取国际社会对其经济发展和社会地位的认可,但现在各国交往更注重经济手段,“过去世界格局是以意识形态和战争在划分朋友圈,现在是用经济发展的格局融合各方对世界的看法,这让过去奥运会不是政治但却是最重要政治交往手段的功能在削弱。”

­  可让奥运会陷入困局的,除了外部环境的变化,更致命的是奥运会超大规模化带来的各种负面效应。刘清早强调,奥运会的竞赛规程和规则对场地器材提出了近乎严苛的要求,在奥运会一直未能履行“瘦身”承诺的前提下,项目增减的灵活度反而让场馆建设负担更重。因此,除了改变民众参与奥运会的方式,提升奥运会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刘清早坦言:“奥运会不‘瘦身’就是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