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科学 >

越南又发现斑鳖:eDNA技术确认全球第四只斑鳖的存在!

2020-09-03 09:18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越南又发现斑鳖:eDNA技术确认全球第四只斑鳖的存在!

2017年5月,研究人员在越南Xuan Khanh Lake拍到的斑鳖(图片来源:)

  “越南又发现一只斑鳖!”

  4月12日,全球最权威的龟鳖保育组织TSA(国际龟鳖生存联盟,Turtle Survival Alliance )在官网上宣布了这一消息。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助理教授Caren Goldberg通过检测环境DNA(eDNA),确证了该斑鳖的存在。

  很快,这一消息在朋友圈传播开来。

  斑鳖有多么濒危?

  “发现一只斑鳖有什么好激动的”?问出这个问题的人,一定不了解它的濒危程度。

  斑鳖,这种浑身布满黄斑的椭圆形大鳖,背盘就能达到1米以上,体重能超过100公斤,是全世界三百多种龟鳖里数量最少、也是最濒危的龟鳖,没有之一

  加上4月12日刚在越南确定的一只,目前,全世界已知有4只活着的斑鳖:中国两只,在苏州动物园;越南两只,分别在Dong Mo Lake和这次发现地Xuan Khanh Lake(根据越南文中文对照表分别译为同莫湖和春庆湖,国内媒体音译为东莫湖和宣汉湖)。

  从常见变成极危动物,只用了半个世纪

  1873年,英国分类学家John Edward Gray研究了从上海附近采集的大鳖标本。因为这只标本是由Robert Swinhoe寄回到英国博物馆的,Gray就采用林奈发明物种命名的双名法将这个物种命名为Oscaria(属名)+ swinhoei(种本名)。当时,Gray认为这是他见过的最漂亮的鳖。

  然而在接下来的一百多年里,限于当时研究条件的简陋和样本量的稀少,加之斑鳖幼体和中华鳖非常相似,成体和鼋又非常相似,斑鳖一直被误认为是鼋(Pelochelys cantorii)或者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

越南又发现斑鳖:eDNA技术确认全球第四只斑鳖的存在!

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图片源自维基百科)

  这一期间,太湖流域的斑鳖还被命名为斑鼋(Yuen maculatus)或者太湖鼋(Pelochelys taihuensis)。直到1988年,Meylan和Webb重新恢复了斑鳖的有效性,并将斑鳖移入Rafetus属,拉丁名变更为Rafetus swinhoei。期间赵肯堂老先生为斑鳖正名四处奔走。国内学界直至1994年才由赵尔宓首次承认Rafetus swinhoei的有效性,并建议中文名称为“斑鳖”。

  实际上在很早以前,中国人就认识了斑鳖,最为著名的传说就是“鼋鼍为梁”。传说周穆王三十七年时兴兵东进,到了九江,令江中的鼋鼍排列起来成为桥梁,于是渡江伐越。直到2005年,人们从赵肯堂的书中才恍然发现“古籍和资料中所指的鼋,今天看来应该都是斑鳖”。

  遗憾的是,在科学家绞尽脑汁考证和确认斑鳖的过程中,人们从没有放慢破坏斑鳖生境和捕捉斑鳖的脚步。

  上个世纪前半叶,人们还能在太湖和红河捕捉不少斑鳖,有些个体被送到各个动物园或放生到寺庙中。上世纪90年代,上海自然博物馆在集市上先后购得几只背面布满黄斑的活鳖。1998年红河还有捕获野生斑鳖的报道。

  但之后20多年来,国内再也没有野生斑鳖的消息

  由于环境的限制,动物园或者寺庙的斑鳖陆续死亡。最终国内只剩下长沙动物园和苏州动物园分别有一雌一雄。国外这时候也只有越南还剑湖还有一只。

  为了拯救斑鳖,2007年,长沙动物园和苏州动物园终于达成协议,让两只中国最后的斑鳖联姻。2008年5月5日联姻正式启动。

  这一年,越南也传来好消息,同莫湖发现一只斑鳖。

  但遗憾的是,中国的两只斑鳖10年来经历多次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均未成功。2016年,越南还剑湖的斑鳖突然死亡

  斑鳖离灭亡越来越近

  同时,科学家和保护人士也加快了脚步。一方面大家对中国的这对斑鳖仍然抱有希望,另一方面,也加大了红河流域的调查力度。在云南红河马堵山水库和越南的河内西部的春庆湖,陆续有些疑似斑鳖的线索,但没有确切的证据,专家们还不敢确认。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4月12日,越南传来了重大消息——确认春庆湖存在斑鳖!这一消息振奋了所有关心斑鳖、保护斑鳖的人!而这次的大新闻,也使一门新的技术——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 eDNA)技术进入了公众的视野。eDNA仿佛一件神器,在茫茫的湖水中就这么确认了斑鳖存在的证据。

  什么是eDNA?

  那么,什么是eDNA,它为什么能在动物保育的领域中发挥这么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