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质上来说,异形是一种丑陋的、令人厌恶的、由蜘蛛和蛇等动物混合而成的东西。科技快报科技资讯
我们很容易把对这种外星掠食者的恐惧理解为,这只不过是好莱坞制造出来的肤浅的恐怖效果。但实际上,这种恐惧也揭示了人类认知和文化演化中的重要事实。我们天生易受情绪波动的影响,而这些情绪具有适应优势。《异形》的抱脸虫让我感到动弹不得的恐惧,这可能是我们的灵长类祖先接触蛇和蜘蛛的经验遗存。此外,异形所具有混合特征还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人类的历史。科技快报科技资讯
混搭的怪物科技快报科技资讯
似乎每种文化的民间传说和宗教中都有可怕的混搭怪物。它们出现在人类最早的文献中,也出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洞穴壁画中。埃及吉萨的狮身人面像,即半人半狮的怪物斯芬克斯(Sphinx),至少有4500年的历史。在《吉尔伽美什史诗》(公元前2100年)中,英雄吉尔伽美什(Gilgamesh)和恩奇都(Enkidu)与一个名叫胡姆巴巴(Humbaba)的混血怪物展开战斗。印度教的毗湿奴(Vishnu),在一些印度文献中的形象是凶猛的狮头人身怪物,名为那罗希摩。科技快报科技资讯
湿婆之子葛内舍(Ganesha),是一个长着象头的类人生物,又被称为象头神。古希腊神话中有许多混合的奇幻生物,包括半人马、萨堤尔(半人半羊)、美人鱼、帕伽索斯(长着双翼的马)、九头蛇、狮鹫、奇美拉(上半身像狮子,中间像山羊,下半身像毒蛇)等等,不断地在好莱坞的电影中复活。在过去的两千年里,从《贝奥武夫》到托尔金,再到J。 K。 罗琳,文学作品中展现了无数的合成生物和变形形象。近年来,我们又时常见到人类和机器的结合。科技快报科技资讯
摩蹉(Matsya)是印度教大神毗湿奴十个化身中的第一种,通常形象为上身为人,下身为鱼科技快报科技资讯
那么,为什么要把生物分类打乱,再进行整合呢?心理学家丹·斯佩伯(Dan Sperber)和人类学家帕斯卡·博耶尔(Pascal Boyer)认为,人类对世间万物有一种天生的,或者说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民间分类法。我们会想办法将世界组织成各种可预测的分类,以便于理解、认知和操作。甚至当还是小孩的时候,我们似乎就有能力把人、鸟、虫子、树和鱼各自归类,它们在自己的类别中很相似,但与其他类别又很不同。小孩子经常把鲸看成“鱼”,而早期的自然史也犯了这个错误。对鲸的民间分类揭示了人们自然分类的简单性;如果一个动物能在水里游泳,看起来像一条鱼,那它就是一条鱼。不过,我们前科学时代的祖先并不需要对鲸有更细致入微的了解,他们的认知只需要满足生存所需就够了。科技快报科技资讯
大多数人心中似乎都有非常宽泛的分类学概念,比如“动物”、“无生命物体”,但也有进一步的区分,比如“爬行动物”、“飞行动物”和“四条腿的动物”等。不管这些是天生的,还是后天习得的,我们的大脑在处理日常经验时都会用到这些心理类别。大脑利用这些类别来分析各种杂乱而困惑的感官信息。我们称之为“认知的预测加工理论”,强调了大脑的模式识别系统。我们的大脑创建了对世界万物的预测模型,帮助我们从周围的信息噪声中提取有用的信号。科技快报科技资讯
具有黏性的模因科技快报科技资讯
违反这些类别的事物会强烈地唤起人的意识。毗湿奴拥有数十条手臂,神话中的蛇会像龙一样飞行,当这些形象打破我们对事物的预期——“人只有两条手臂”、“蛇不会飞”——时,它们就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并在认知上变得富有“黏性”。它们牢牢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很容易被回忆起来,并在整个社会群体中迅速传播。换句话说,杂合怪物是优秀的模因(meme)。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首先提出了模因的概念,指出模因作为文化片段或认知单元,具有与基因相似的特征,能够在无需有意识的设计或目的的情况下,在人群中广泛传播,。非自然的想法或图像之所以能够保存并传播,是因为它们让我们感到惊奇,使我们更难忘记或忽视它们。科技快报科技资讯
人类学家大卫·温格罗(David Wengrow)认为,杂合怪物之所以在青铜时代大量产生,是因为新的贸易路线和文化融合引发了心理焦虑。通过创造怪物,可以将我们的文化和政治恐惧转化为具体形态,以及令人厌恶和恐惧的对象。科技快报科技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