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科学 >

少数派:女科学家们的选择

2020-05-20 09:29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出品| 网易科技

“人生是自己的”。

“科学没有性别之分”。

她们的人生一路高挂,学霸、博士、研究员;她们的工作内容普通人听不懂:脑科学、航天、病毒、细胞等;她们也是普通人,追剧、追星、爱玩;她们有人会霸气说“不结婚,不欠谁一个解释”,也会有被催婚的压力。

她们是女科学家。

3月8日女神节来临之际,网易科技推出特别策划《少数派:女科学家们的选择》,聚焦70年末、80后、90后不同年龄段的4位女性科学家,去探究他们的人生选择,以及她们对科学独立、创新思想的坚持。

Part 1:朱华晨:和病毒赛跑

【人物介绍】

朱华晨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副教授

汕头大学·香港大学联合病毒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第十六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获得者

师从管轶教授,75后

少数派:女科学家们的选择

1、大疫当前,不作为则抱憾终生

“世界上哪里有最危险的病毒,我们就去哪里。”自从新冠疫情开始,朱华晨和她的团队一直在忙碌,她的采访是在凌晨完成的。采样、做检测、帮助医院进行诊疗,1月23日后,在汕头安营扎寨的朱华晨团队和当地医院一直在一起工作。 Comment by yguan: 治疗主要是医生做的,我们只是提供建议和各种辅助的检测指标。

“在这么大的疫情面前,如果不作为,自己会抱憾终生。”朱华晨说,他们在开始时也在发出各种警报。1月初,团队试图去接触样本,但最终没能成功。

1月22日,当朱华晨的老师管轶教授团队从武汉返回深圳后,整个团队定下来策略,就是帮助广东进行防守。当时,他们清楚地知道,一场多么大的风暴在后面酝酿着。管轶准确预测了新冠疫情扩散的迅猛和严重性。

1月23日凌晨看到武汉封城的消息,朱华晨一夜未睡。疫情发展到了高峰期,她特别痛心,特别难受,也觉得很羞愧。作为一个研究病毒的人,朱华晨觉得自己并没有做到应该做的事情。

在春节前,朱华晨除了在广东各地采集标本和数据外,还前往浙江,去提醒当地机构,取标本一定要取全套,鼻拭子、咽拭子、痰液、尿液、血液、粪便、肛拭子、眼拭子等,全部都要整套取下来。同时尽可能地与各地疾控中心和医院沟通,如何最高级别做好防护,避免通过消化道、眼睛分泌物等方式接触病毒,“总算没有白跑那么几趟”,朱华晨认为这些提醒非常重要。

未来的短期目标,朱华晨及其团队将围绕着“病毒溯源、病毒发病规律以及发掘有效药物”来工作。“既有中药、西药,还有一些大家认为可能有用的在研药物,都在我们考虑范围之内。我们自己也在做单克隆抗体、治疗性抗体等工作。”朱华晨非常明确,如果一切顺利,在理想状态下要至少两三个月才能完成这些工作。她表示RNA病毒突变极快,不能太依赖某一单一药物,所以不能只指望某个药一直有用,她的目标是找到一个更特异的、更有针对性的、更安全的、毒副作用更少的,而且是可以更稳定、更广谱、更持续起作用的药物,至少拿出一个实实在在的,能够有明确疗效的药物出来。

未来的长期目标是找到比较通用的关于病毒的基础理论,找到一些比较通用的治疗和控制病毒的方法。“这是我人生终极希望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估计可能在我有生之年解决不了。去探索生命的起源、找到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本质到底有一些什么共性的东西?”

朱华晨对疫情的判断是未来极有可能,人类需要接受和它长期共存的现实。在世界范围内,会出现一个相当长的持续时间,在她看来,这已经是个很难逆转的命运了。未来朱华晨和团队将会一直密切监控病毒,阻止病毒的扩散和传播,她说:“我们一直在跟病毒赛跑,看谁跑得快。

少数派:女科学家们的选择

2、30岁开始研究病毒

朱华晨和病毒结缘,跌跌撞撞。

她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化学系、研究生期间在中大研究超级杂交水稻的基因工程改良,2006年获得中山大学遗传学博士学位。2007年,而立之年,她加入香港大学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管轶教授研究团队,找到了研究“病毒”这个事业。之后,猪流感、禽流感病毒H7N9、中东呼吸综合症以及刚刚发生的新冠疫情,都是朱华晨团队攻克的方向。

朱华晨小时候很淘气,总是出去疯玩,忘了回家吃饭,挨了奶奶的骂,奶奶说你这样天天在外面疯玩,长大了什么都干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