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科学 >

服务国家需求 创新前沿学科

2020-04-10 09:44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记陈立奇领导的国家海洋局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

  在科学事业发展五彩缤纷、繁花似锦的今天,能够屹立在科学沧海的一角,默默地追寻着科学发展的航向,不畏艰难险阻,勇敢地探索科学的奥秘,焕发出勃勃的生机,获取卓越的成功,这就是陈立奇主任领导下的国家海洋局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

  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内最早从事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研究的机构之一,自2002年8月正式成立以来,秉承“科学兴国、实验为主”的先进理念,立足南中国海和台湾海峡,突出极区和亚极区,围绕学科前沿和我国海洋环境与气候变化问题的国家需求,充分发挥海洋-大气学科交叉优势,通过海洋-大气系统观测实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研究手段,开展与海洋环境和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海洋-大气化学物质交换过程研究,尤其注重研究气候敏感要素在全球大气和海洋的生物地球化学的循环过程,以及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与适应性对策,为国家的海洋发展战略、海洋经济建设和环境管理服务,为全球变化预警预报提供科学依据。重点实验室先后参加承担了100多个项目和课题,在南极大陆、南大洋、北冰洋、白令海、黑潮流域、东中国海、台湾海峡和南中国海的气溶胶化学,碳、氮、硫、铁等化学物种循环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针对需求 凝练目标

  

服务国家需求 创新前沿学科

 

  参加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的海洋大气化学研究团队

  2002年,重点实验室挂牌成立。十几年来,重点实验室先后承担了908专项、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家公益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等课题以及横向任务,并先后完成台湾海峡、南海等区块的大气化学调查,福建、浙江、山东等近海放射性调查等任务。在历次的中国南极考察、中国北极科学考察中,重点实验室都积极参与和选派优秀科研人员承担科研任务。

  在持续发展和不断总结中,重点实验室在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下,凝练设置了四个研究方向:海洋-大气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极区海洋和大气化学研究、全球变化区域响应与对策研究以及海洋藻类生理生态学及其在气候变化中开发应用研究。

  重点实验室以提高科研能力和人员素质为重点,突出学科交叉,加强体制内外的合作。每年实验室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例如:定期开展实验室内部学术活动;与国内外同行在国际会议的舞台上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探讨与交流;另外,实验室每年邀请多位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举办专场学术报告,为青年科研人员开拓眼界和思路;此外,在海洋三所所长基金的支持下,设立了实验室开放基金,获得资助的单位涉及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浙江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大气物理所、海洋所和南海所等多家单位,较好地促进了实验室对外的开放与合作。

  

服务国家需求 创新前沿学科

 

  重点实验室于2002年8月6日挂牌成立

  重点实验室开展的广泛的科学交流促成了合作。实验室先后与美国国家大气海洋局(NOAA)、美国佐治亚州大学海洋科学系、美国罗格斯大学地球和环境科学系、美国缅因大学海洋研究生院、美国杜克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韩国极地研究所等国外著名科研机构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在极区海气CO2通量观测、海洋酸化、大气铁的海洋输入通量研究、O2/Ar走航观测和N2O、CH4走航观测等方面开展合作,并主办了北极科学委员会(IASC)太平洋工作组(PAG)北极碳循环、中美合作极区碳循环和生态系统研讨会、中美北冰洋酸化研讨会、中韩海洋大气化学研讨会等国际会议。

  完善硬件 提升能力

  

服务国家需求 创新前沿学科

 

  中国“雪龙”号极地破冰船的海-气二氧化碳分压走航观测系统

  随着我国科学研究的发展,重点实验室积极进行体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与服务,努力创建我国一流的重点实验室,以促进我国海洋科学、大气科学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研究的迅猛发展。经过不断的拼搏和创新,重点实验室在硬件设施上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