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科学 >

新时代湖泊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2020-04-09 09:25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新时代湖泊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秦伯强教授

  一、引言

  湖泊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与人类社会的生息繁衍密切相关。早在公元前12世纪传说泰伯奔吴之后,即带领当地民众开河挖渠、兴修水利,促进了太湖流域低湿洼地的垦殖和圩田农业的发展,开启了江南水乡“包孕吴越”的文明发展。如今,湖泊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承担着饮用水供给、水产渔业、休闲娱乐、航运交通和防洪排涝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在调节和优化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湖泊资源的开发利用,人类活动的负面效应逐步显现,湖泊面积萎缩甚至消亡、水体污染与富营养化以及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已成为我国湖泊普遍面临的重大问题。2010年的湖泊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共有面积大于1.0 km2的天然湖泊2693个,比30年前减少了112个,其中因人类围垦而消失湖泊101个;蒙新高原地区湖泊的干涸、咸化甚至萎缩的过程在加快;长江流域、云贵高原和东北地区湖泊的生态环境也不同程度地处于退化过程中。湖泊出现的这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给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推进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二、当前我国湖泊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湖泊面临着三个方面的问题,即湖泊污染与富营养化、湖泊萎缩与咸化甚至消亡以及湖泊生态系统退化与多样性下降。其中影响最为严重的是湖泊富营养化导致的湖泊生态功能大幅削弱,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湖泊污染与富营养化问题

  我国富营养化湖泊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湖区、云贵湖区、东北山地-平原湖区及蒙新湖区。随着湖泊流域和周边地区人口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进入湖泊的总氮、总磷和高锰酸盐等污染物不断增加和累积,导致湖泊水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城市湖泊由于受城市废水的影响大,无论地理位置如何几乎都已达到富营养化或严重富营养化的程度。湖泊众多的东部平原,几乎已没有水质清澈的天然湖泊。长江流域内的鄱阳湖、太湖、巢湖、洞庭湖和白洋淀等重点湖泊,水质均为Ⅳ-劣Ⅴ类。

  太湖是国家重点治理的三个湖泊之一。据调查,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期太湖仍以Ⅱ-Ⅲ水为主,处于尚清洁状态,后期以Ⅲ类水为主,呈现一定的污染趋势;到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Ⅲ-Ⅳ类水为主,属轻度污染,局部Ⅴ类水;后期进入Ⅳ-Ⅴ类为主,局部已劣于Ⅴ类;而到2000年后,全湖水体都以Ⅴ类水为主,属重度污染,其中太湖西部湖区、梅梁湾和竺山湾水质最差,已劣于Ⅴ类水。2007年5月,无锡市陷入无水可用的严重供水危机,就是湖泊富营养化造成的生态灾害导致供水水源地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给人民生活、生产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水危机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加强治理太湖的各项工作,但太湖水体营养盐含量依旧很高。中科院南京地湖所太湖站的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太湖全年平均TN为2.34g/L、TP为0.181g/L,指标仍属于Ⅴ类水以下。而1987年监测到的最大蓝藻水华面积为62.2km2,2000年后最大暴发面积出现显著增加,2007年达到了952.7km2;近几年的暴发面积略有回落,但2010至2012年蓝藻水华暴发的最大面积仍超过了1000km2。近两年由于气候原因,太湖TP浓度与蓝藻水华有所反弹,污染防控与环境治理的形势依然严峻。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阳湖水质总体呈下降趋势,20世纪80年代鄱阳湖水质以Ⅰ、Ⅱ类为主;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3年以来,Ⅰ、Ⅱ类水体平均只占50%,Ⅲ类水体平均占32%,并出现18%左右低于Ⅲ类的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从贫中营养上升到轻度富营养,超标的主要污染物是TN、TP和CODMn等,如TN、TP的平均含量从1980年的0.820 mg/L和0.056 mg/L上升至2014年的1.590 mg/L和0.07 mg/L 。

  三峡水库自2007年正常蓄水以来就出现富营养化。目前三峡水库库区的TN与TP浓度分别为1-2 mg/L和0.1-0.2 mg/L左右。在许多河流入库的回水区,都出现了严重的藻类水华。而保护力度很大、水质相对较好的千岛湖(新安江水库)最近几年也出现了藻类水华。上述情况均说明湖泊水库的富营养化问题日趋普遍。

  2、 湖泊萎缩咸化与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