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科学 >

华为王成录:鸿蒙OS绝不是拷贝安卓、iOS

2021-01-13 09:49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科技快报网月13日讯 在12日举办的“2020科技风云榜”大会上,华为消费者BG软件部总裁王成录在再次强调道:

鸿蒙OS不是安卓的拷贝,也不是iOS的拷贝,它是真正面向未来IoT时代的一个全景操作系统。

同时,王成录还多次表示,鸿蒙OS的出现,不是为了应对美国制裁而做的替代系统。他表示,这一系统早在2016年5月就已立项,在思考华为的终端生态根基时已经萌生做鸿蒙OS的想法。

这样加起来,华为在2021年,鸿蒙系统富设备的硬件基础就有3到4亿台。

华为,还在前进的路上。

华为王成录:鸿蒙OS绝不是拷贝安卓、iOS

以下为王成录演讲全文,进行不改变原意的编译:

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高兴有机会跟大家分享鸿蒙OS的进展和未来发展我们的一些思考。今天我想从整个产业发展的大背景先开始介绍我们对未来的一些考虑。

行业在谈论IoT的发展已经有十多年了,我们各行各业、各个企业,包括学术界都做了很多尝试,想让IoT真正地走到人们的生活中。

从目前来看,虽然IoT的设备量增长得比较大,但是给人的生活带来的改变还处在初始阶段。现在整个行业处在了非常好的关键的转折时期,因为智能手机从2004年第一代的iPhone出现,才真正让整个行业进入到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

过去十几年,我们整个产业的发展是基于智能手机这个硬件平台而进行的。今天我们再来看这个行业,有三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供大家来参考这个行业的发展阶段。

第一个信息: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从2018年开始就已经微微下降,2019年大概整体下降3%多。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我们整体下降得会更大一些,但是整个智能手机的发货量的不增长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确定的事实。

第二个信息:过去的这几年,无论是安卓生态还是苹果生态,真正的新的App可能没有几个,除了抖音以外,可能我们整个行业不再有新的App的出现。

第三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消费者使用手机的时长,从2018年开始也基本上稳定在4到5个小时。

这三个信息表明我们整个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转型期。再加上IoT硬件不断地出现,我想这个行业就处在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换期。

在过去很多年,虽然智能手机为载体的移动产业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但是只有在智能手机这个平台上整个生态才是非常繁荣的,全球整个基于智能手机的App加起来大概400多万。

但是除了手机之外,智能手表、电视、车机上面的应用是非常少的。应用少,消费者使用这个设备的动力就会变小,因为用这个设备没有服务。

原因到底是什么?核心就在于我们每个硬件设备上跑的系统是完全碎片化的。

大家耳熟能详的或者是稍微熟悉一点的我们列在这上面就有20、30个之多,这样的一个状态就造成了开发者实际上要想做一个基于其它硬件平台的应用就会非常麻烦,要不同地去换平台,不同地做适配,不同地做各种各样的新设备上的应用,对他们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工作量。

另外一个非常有挑战的问题是大大小小的设备,如果有屏幕,尺寸差异非常大。不论是苹果的AppStore上的应用还是安卓上的应用,真正让开发者工作量占大头的是UI部分的适配。这么多不同的、大大小小的尺寸和分辨率,使得开发工作量倍增。

另外,从消费者来看,在手机以外,其它智能设备的应用很少,给生活带来的便利非常有限。并且,每一种设备有不同的系统、不同的操作方式,对消费者来讲,学习成本是非常高的。这也是目前阻碍整个由智能手机为载体的移动产业向IoT产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瓶颈——系统的碎片化。

华为鸿蒙OS的诞生,我们的目标就是能不能用一套系统来解决所有的大大小小的IoT硬件设备的问题。

外界可能有猜测,华为是不是因为美国制裁去开发了鸿蒙这套系统,我告诉大家“不是这样的”。

这套系统我们真正立项开发是在2016年的5月份,那会儿我们就在思考未来智能手机这个产业的发展,它总有一天会到顶。一旦智能手机的发展到顶了以后,未来这个行业该怎么办?

我们不断地问自己这样的问题,华为这么大的终端生意,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生态的根基构置在别人的系统。所以,这两个问题促使我们去思考我们未来要做什么样的系统,这就是鸿蒙OS诞生的最核心的初始背景。

当时我们做这个系统,设定了几个目标:

第一,希望用一套系统去满足所有的硬件设备的装载要求,不再需要不同的硬件去定制不同的系统。

第二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创新的一点,这套系统不再把一个一个IoT硬件当作孤立的设备来看,在这套系统里,所有的IoT硬件是融为一体的。

第三,针对开发者目前面临的问题,我们瞄的点就是解决开发者的问题,希望开发者写一次的业务逻辑代码就可以在不同的设备上跑起来。

这就是整个鸿蒙OS设计的最开始的三个目标方向,我们过去这几年也是沿着这个方向逐步往下发展的。

我们希望达到的目标是,用一套系统满足所有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硬件的系统装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