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造船业在低迷的市场中卧薪尝胆,不断向中高端攀升。2017年,中国造船业造船完工量、手持订单量、新接订单量全球三大指标份额居世界之首。
资料图:造船。
攻坚核心技术
在沪东中华造船厂,一艘崭新的17.4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船“泛欧号”正在等待交付给澳大利亚船东。它长290米,宽47米,由沪东中华自主开发设计,采用了最新一代液货舱围护系统,运输中蒸发率仅为0.1%,
液化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临界点是零下162度。17.4万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可供上海市生活用气1个月。
“泛欧号”上,一排排白色的管道分布在甲板上,这些用来传输液化天然气的管道要保持零下162度以下的低温,这对低温传送系统提出了极高要求。因为一旦管道发生泄露,液化天然气滴落到甲板上,甲板甚至会因此碎裂。
沪东中华LNG船总建造师何江华向记者介绍,这套低温传送系统是沪东中华攻克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一个典范。“我们开发的再液化系统,可以将作为动力且没有充分燃烧的天然气重新液化,送回货舱,这套系统难度非常高”,何江华说。
造船业的进步带动了整个产业链发展。何江华介绍,2008年开始造LNG船时,国产化率大约只有20%,而现在已超过40%。
瞄准高端市场
2008年后,全球航运和造船市场陷入低迷。但挑战也是机遇,这给中国造船业带来“弯道超车”的机会。
LNG船被誉为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沪东中华是中国国内唯一能够建造大型LNG船的船厂。何江华介绍,最先造的五艘LNG船采用的是法国图纸,之后则全部自行设计,“泛欧号”已是第19艘LNG船。
据介绍,沪东中华每年投入的科研经费都在营业收入的5.6%以上。沪东中华董事长陈建良说,目前沪东中华在建和手持订单中高技术产品达到100%,其中超大型集装箱船在建及手持订单中,8000箱位以上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达到49艘。
通过精益化管理降低成本也是转型升级的一个方向。在江苏南通中远海运川崎公司的焊接车间,几台机器“独立”进行钢板切割工作。这条2012年投产的自动化生产线,4个机器人代替了原来25个员工才能完成的工作,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
2017年,中国一批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研制成功。全球首艘3.88万吨智能船舶、全球最先进6000吨抛石船、8.4万立方米超大型气体运输船、饱和潜水支持船等一批高端船型和海洋工程装备成功交付。
与合作伙伴共赢
成立于1995年12月的南通中远海运川崎造船厂,是中国国内第一家合资造船企业。中日双方对等持有公司50%的股份,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中日双方总经理负责制”。
日本川崎重工有百年船舶设计生产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中远集团有领先同业的生产经营及管理团队以及客户资源优势。南通中远海运川崎总经理陈弓介绍,公司先后研发并建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0.5万吨散货船和30万吨矿砂船以及10000标箱集装箱船等,都在国内同行业中实现了船型零的突破。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用10年时间走完了日本造船企业50年、韩国造船企业30年的历程。截至2018年6月底,共建成交付各类大型远洋船舶190余艘,填补了中国造船史上多项空白。日本川崎重工表示,南通中远海运川崎是它在海外投资最为成功的一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