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起来很酷的无线充电器会是一门好生意吗?或许连“带货”能力超强的苹果公司都不敢妄下判断。
北京时间9月13日凌晨,一年一度的苹果秋季新品发布会如期而至。“三款新手机和一款新手表”,这样的答卷有些不尽如人意,更不用说再创新高的手机价格和“点到为止”的产品升级。同此前网络爆料不同的是,苹果并未对其余的产品线如个人电脑、平板、耳机等进行更新,而备受期待的Air Power无线充电器也没能现身。后据外媒爆料,“苹果已经删除了这款充电器的全部资料”,并推测产品或已被彻底关闭。
手机无线充电并非“新科技”
无线充电技术的原理在于“磁生电”,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充电装置与手机设备上安装的两块“磁性装备”相互感应并形成电流。目前在手机、电动车、智能家具等领域均出现了支持无线充电的产品。其中,在手机行业,以“Qi标准”最为常见,在很多手机和无线充电器的包装介绍上常会用"Qi"的标签进行标注。
事实上,距离无线充电技术的首次实现已经过去约十年时间,而支持无线充电的手机也并非近期的“新品”。此前,惠普公司曾推出一款Palm Pre手机,同期上市的还有一款电磁感应无线充电底座——Touchstone。根据报道,在配合Touchstone使用的专属手机外壳内,我们能明显看到磁力吸附点以及用来输送电流的金属片。
如今,将无线充电带入大众视野当数三星与苹果两大手机厂商。2015年,三星发布了支持无线充电的产品——Galaxy S6,并在该产品线重将无线充电技术“传承至今”。2017年,随着iPhone X的发布,一向喜欢自产“周边”的苹果公司也借此推出自己的无线充电器Air Power,年度新品iPhone8以及iPhone X成为苹果首款支持无线充电的手机。此后,包括小米、华为等国内手机厂商也纷纷试水无线充电,这项技术也一度成为“新趋势”。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无线充电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景多为消费性电子产品以及电动汽车。前者包含可穿戴设备、移动设备以及智能手机,也是目前应用最广的领域。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无线充电还可以进一步扩展到家具、家电、动车组等更多领域。
或许是“潜力股”,但问题真不少
不仅是手机厂商,越来越多的无线充电设备已经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场景,如海底捞、星巴克的部分店内开始尝试桌下无线充电板、宜家推出配有充电底座的台灯、全家便利店的手机无线充电器。借这一“需求”,很多第三方厂商纷纷推出无线充电器,随时等待市场的爆发。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无线充电行业市场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无线充电市场将从2016年34亿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140亿美元,渗透率从7%提升到60%以上。同时,在2018年之前,无线充电市场将保持50%以上的增长。而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无线充电市场专项调研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认为,手机和可穿戴设备的无线充电技术市场规模,将在2018年分别达到6.0亿美元和1.6亿美元。
“现在手机设计追求外观、手感,所以像玻璃甚至陶瓷成为了手机背面的主要材料,这种外观设计相比过去也更适合无线充电。加上个人电子产品越来越多,无线充电其实也是希望桌面更简洁、美观,这两方面算是侧面推动了这种需求,”一位从事手机产品设计的人表示。
当然,对于现在“手机不离手”的人来说,无线充电看起来却有些“鸡肋”。由于无线充电的诉求多为高效“快充”,同时最大程度减少数据线与插座带来的不便利性。但正是基于这一目标,无线充电器的发展面临着十分尴尬的研发阶段,那就是充电速度还不能替代“线充”。
目前,市面上的无线充电器功率在5W-10W之间。据卖家介绍,由于手机厂商在无线充电技术上采用的协议各不相同,很多充电器仅能达到最低功率标准,充电速度甚至达不到线充下的一半。
“一般第三方厂商的无线充电器都会标注快充和慢充,比如支持‘苹果7.5W快充’、‘三星10W快充’。对其他的能用无线充电的手机,只能用最低的功率。”一位从事电子设备采购的人士表示,“现在商店、餐厅采购无线充电器的比较多,个人购买的比较少。加上一些过热、感应不灵敏的问题,很多人都是买了试试。目前,无线充电确实不如线充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