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中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 “天问一号”的发射,正在进行着倒计时。
按照计划,“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卫星要一次性实现环绕、着陆和巡视三大任务,这是我国第一次向火星发射的自主探测卫星和火星车,将开启我国行星探测的新征程。
“我们将通过火星卫星、火星着陆器、火星车天地联合探测火星。”一年前,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就在一次论坛上透露了中国火星探测的消息。
欧阳自远是中国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在外界有 “嫦娥之父”的美誉。一直以来,他都在参与中国火星探测的计划,且密切关注着相关动态信息。
在火星探测器任务 “天问一号”的发射前夕,网易科技拜访并采访了欧阳自远自远院士。采访中,85 岁的欧阳自远嗓音浑厚亮堂,在谈到中国航天事业时,不止一次说道,“中国要飞得更远,我们要探测整个太阳系的星辰大海。”
从 1960 年苏联发射第一颗火星探测器至今,人类历史上探测火星已有四十多次,但成功率仅 40%。尽管难度很大,人类为什么还要一次次的进行探测火星?
“首先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火星上究竟有没有生命?”欧阳自远说,火星探测的首要科学问题,就是期望在探测火星生命活动信息上有所突破;第二是为火星本体科学积累资料;最后是探讨火星的长期改造与未来大量移民的可能性,建立人类第二个栖息地的前景。
对于公众关心的人类是否会移民火星一事,欧阳自远解释,有很多科学家十分担心人类未来的命运,因为我们的地球受到太多的自然威胁,再加上人类自身的一些行为,未来很可能把地球破坏得不能宜居了。所以科学家期望能不能在太阳系里面找到另外一个天体,让它变成我们第二个地球,人类能够大量迁居到上面去。目前看,唯一可能的一个天体就是火星。
改造火星并非天方夜谭,欧阳自远透露,首先要提高火星的表面温度,让冰盖融化,在火星表面保持液态水,并制造出温室效应。然后在上面种一些低等植物,慢慢改变大气,提高温度,让火星温度接近地球。按照现在的科学认识,这个过程大概需要两三百年时间,改造之后人类就可以不穿宇航服在火星上生活了。
但在改造火星初期,人类必须居住在密闭的地下或地面舱室中,最好是派机器人上去,发挥它们的智能作用,因为人是没办法做这件事情的,火星表面气压低、寒冷,要穿很重的宇航服工作,呼吸、行动、体力都是问题。
1977 年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的 “旅行者一号”现已飞出太阳系内的日球层边界,它将带着人类的信物——一张带有人类和地球信息的 “金色唱片”继续前行,另一航天大国前苏联(现俄罗斯)也早已对金星进行了三十多次的探测,欧洲也不甘落后,相继对金星、彗星、太阳进行了探测,而中国对于太空的探索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也早已有了计划。
在欧阳自远看来,登陆月球和火星只是人类探索太空的一小步,火星着陆巡视,小行星探测,火星取样返回,木星及其他行星的穿越,和木星卫星的探测等,这是中国未来十年要完成的任务。
“我们要飞得更远,我们也有能力飞得更远。”欧阳自远说。
以下为欧阳自远院士访谈的部分内容:
网易科技:为什么包括中国在内,各国会不约而同的选择在今年的 7-8 月实施火星探测计划?
欧阳自远:火星探测是有难度的,不是说你想去就去的。因为地球是太阳的第三个大行星,火星是第四个大行星,大家共同绕着太阳转,有时候地球在太阳这边,火星却在太阳那一头,是很难顺利地到达火星。通过计算,大概 26 个月有一次时间窗口,从地球发射探测器,经过七个月左右飞行到达火星。今年的七八月正好是窗口期,错过这次发射窗口,就必须 26 个月后才可能再来一次。
网易科技:这次火星探测我们有哪些任务?
欧阳自远:从长远来看,进行火星探测首先是搞清楚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火星上究竟有没有生命?这也是火星探测的首要科学问题,就是期望在探测火星生命活动信息上有所突破;第二是为火星本体科学积累资料,包括火星大气层的探测,火星地形地貌特征、表面物质组成与分布,地质特征与构造,火星内部结构成分探测等等;三是探讨火星的长期改造与未来大量移民建立人类第二个栖息地的前景。
如果说今年的这次火星探测任务,具体来说,它有六大科学目标:1、火星全球和着陆区地形地貌、物质成分、的探测与研究;2、火星全球和着陆区土壤厚度、成分及其分布;3、火星全球与着陆区次表层地下水体的分布;4、火星重点地区(着陆候选区)的详查;5、火星磁层、电离层、大气层及其气候特征;6、火星物理场(磁场、重力场以及内部结构)探测。
网易科技:中国在火星探测方面一直在努力追赶,您觉得这次我们的探测任务,有哪些是中国特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