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大家都看过《鲁宾逊漂流记》吧,如果有一天一个人漂流到了孤岛上,能怎么办呢?如果这个时候他选择的是GPS,他只能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无法通知别人,所以他还是只能在荒岛上求生。如果用的是北斗系统,情况完全不一样了,他不仅可以知道自己位置在哪里,而且还能够把位置发送到几十公里、几百公里之外的人。相信我,如果你选择了北斗定位系统,你很快就可以在救援船上和你手持GPS的小伙伴说拜拜了。”说这番话的是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徐颖。
春节前,来自全国31所学校的几十名中小学生来到文昌,参加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教育学会联合主办,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及北京九天微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少年微星创客特训营”。徐颖在特训营上给孩子们上了科普课,介绍北斗系统。
“中科院的博导”,听到这样的头衔,很多人一定会以为徐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
不过,徐颖颠覆了人们的想象。
她是个80后,被称为中科院光电研究院建院以来最年轻的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而且颜值颇高。
徐颖不是只搞科研,她除了搞科研以外还积极参与各种科普活动,所以,她的曝光率挺高。
徐颖还经常“语出惊人”:
“在安装北斗系统后,我们国家的精确打击,由上千米变到几十米这样一个量级范围,连小动物也被吓坏了!”
“如果想破解军码系统,我们可能建议一些更简单的方式,那就是造时空穿越机穿越回到北斗军码设计的时候在旁边偷听。”
……
这些“语录”均来自徐颖的演讲。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徐颖很快走红了,被称为“北斗女神”。
不过,当记者真的跟徐颖坐在一起的时候,似乎所有那些光鲜的标签与眼前这位恬静的姑娘无关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是高高在上的“女神”,而是一个活得真实、活得自在的80后。
活成真实的自己 女神不要脸谱化的生活
很多人都佩服徐颖在科研上的成就。
在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的主页上我们可以找到对徐颖的介绍:结合中国科学院导航总体部在国家二代导航专项中承担的任务,以完成工程任务为主线,研究了复杂环境下辅助北斗系统实现连续高精度定位的多源融合导航增强技术,在多源信息/信号辅助卫星导航增强方面开展了系统性的算法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工作。
对于普通人来说仅是把这些专业的词语搞清楚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在徐颖口中,她觉得这一切“都是特别顺理成章的事情”。“我在大学的时候学的是电子信息工程。研究生期间,导师接了一些跟北斗相关的课题,后来正好赶上中科院成立了导航总体部,就去了”。
听起来就像“中午想吃粤菜,身边正好有家粤菜馆”那么简单。
徐颖的这种状态大概跟她奉行的这句话有关:“做一个真实的自己。不要脸谱化的生活”。
作为一个80后,徐颖说自己从小听得最多的就是对他们一代人的诟病:“最没责任心的一代”“最自私的一代”“最叛逆的一代”,总之他们就是“垮掉的一代”。
“但是,现在我们中的大部分已经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徐颖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样子,现在搞科研的很多人是80后,那么这一代的科研工作者就带上了80后的成长烙印。
“搞科研确实是辛苦的,但是不一定就必须得和牺牲、奉献、清贫挂钩。”徐颖说。有的人去公司可能立刻就能拿到比现在更高的工资,留在研究所里虽然没有很高的收入,但是却能感受到更多的国家需要,能帮到更多的人,同时社会认可度也更高,这些又是去公司无法获得的。“做什么,完全是个人的选择”。
徐颖不希望别人“脸谱化”自己,当然也不会“脸谱化”地看待别人。一次一个女孩子要报考徐颖所在单位的研究生,在面试的时候徐颖问这个女孩子为什么想学这个专业,女孩子的回答给徐颖的印象非常深刻:“我觉得卫星很有意思”“我就是想搞清楚它为什么挂在天上不掉下来”……
从这样的回答中,很明显能看出这个女孩子对卫星导航领域了解并不多,但是“她非常的真实”,徐颖说,通过对这个女孩子的了解,发现她对这个领域不仅有特别真实的兴趣,还有强烈的学习热情。现在这个女生不仅在徐颖这里顺利地完成了研究生的学业,而且也留下来继续做科研工作。
要让科学发展有更肥沃的土壤 科普让女科学家成了“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