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央气象台专家解析近期强对流天气特点与预警防范
新华网北京4月14日电(李海韵)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强对流天气也开始“闹腾”起来。清明刚过,雷电、冰雹、大风、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就开始明显。强对流天气有哪些特点?它的预报难点究竟在哪里?目前强对流天气的预警是怎样的?公众应该如何科学合理应对可能发生的强对流天气?针对这些问题,4月11日,记者采访了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
专家: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
记者:新华网记者李海韵 中国气象报记者王亮 刘佳
直播现场。庄白羽 摄
冰雹夜袭贵阳,你被冰雹砸中的概率有多大?
记者:清明刚过,一场汤圆般大小的冰雹夜袭贵阳。这场冰雹天气过程的原因是什么?一次冰雹天气通常会持续多长时间?
张涛:简单说,是大气达成了发生强对流天气的主要物理条件,该物理条件主要考虑四方面的内容,一是水汽的汇聚,二是不稳定能量的积蓄,三是启动强对流天气的开关。通常这样的开关机制是比较复杂的,针对贵阳的这次强对流天气,可以说是地面冷空气入侵是启动的关键。四是高空强风动力环境,这对于冰雹的“长大”是必要条件。
冰雹的持续时间一般是比较短的,对于一个固定地点来说,通常是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对于冰雹雷暴云而言,一路降雹的过程时间会比固定时间稍长。一般来说,雷暴的生命史有几十分钟到一两个小时的时间。雷暴有一个消亡、再新生、再成长的更替过程,这样的情况下强对流系统会持续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
广东潮州4月11日遭遇强对流天气。何晋生 摄
记者:据《贵阳晚报》报道,贵阳冰雹中有市民被砸到,有网友提问:被冰雹砸中的概率究竟有多大?什么样的冰雹算“大冰雹”?在我国,发生冰雹天气最多和最少的省份是哪里?
张涛:不好计算这个概率,但是我们可以从多年平均的情况来看一看。根据我们从1980到2010年的观测数据统计结果来看,我国发生冰雹概率最高的是在青藏高原,最高的观测站点为年均10-20次,在我国东部平原地区,一年一个观测站点平均发生0.5-1次,再考虑到观测站点下冰雹的不均匀性和人的不确定因素,其实被冰雹砸到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据目前的观测,发生在我国的“大冰雹”数量不是特别多,一般来说直径超过2厘米的冰雹就算“大冰雹”了,直径5-10厘米的冰雹就比较罕见了。
在我国,发生冰雹天气最多的省份是青藏和青海,但大冰雹不算多,小冰雹很容易形成。在平原地区发生冰雹的概率比高原的地区低很多,但容易形成大冰雹。旱区冰雹发生的概率少,比如甘肃的东北部,水汽条件差,冰雹发生的概率非常低。我国新疆的南疆也是冰雹概率低的区域。
强对流天气是个大家族,有短时的强降水、强风、暴雨、冰雹、龙卷等
记者:强对流天气是个大家族,除冰雹天气,还有哪些天气现象属于强对流天气?
张涛:“强对流天气”顾名思义有两层含义,一是“强”,另一是“对流”。“对流”说的是垂直方向的空气运动,类似烧开水时底部的水受热而向上翻滚,由浮力差异所驱动的垂直运动就是“对流”。这样的对流运动有强有弱,“强对流天气”的对流运动比较剧烈。强对流天气具体的表现形式是各异的,一个强对流风暴过来,可以表现出风雨雷电等各个形态,短时的强降水、强风、暴雨、冰雹、龙卷等都属于强对流天气。
记者:强对流天气通常出现在一年中哪些季节?强对流天气有什么特点?
张涛:强对流天气需要上冷下暖的条件,春夏之交发生概率最大,从南往北,华南3-4月份,江南4-5月份,华北5-7月份高发。暴雨强对流在盛夏高发,秋季发生的概率比春天低,而冬季发生的概率极低。
强对流天气最主要的特点是时空尺度小,突发性强,也就是来得快、去得快。另外就是局地性强,具体地点可预报性比较差。还有一点是条件敏感性比较强,需要多个条件刚好密切配合,才会出现很强的强对流天气。如果某一个条件差一点,就不会发生像贵阳冰雹那样的事件。这也增加了我们预报的难度。
记者:强对流天气出现之前,有哪些征兆?强对流天气预报的难点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