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拒绝“小眼镜” 学校“招数”再升级

2020-09-01 09:10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增补卫生老师、开设护眼课程、配备视力矫正器、严格限制电子设备的使用……随着北京市各区县的近视防治方案相继落地,不少学校也各出新招,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小眼镜”防治办法。如何从学校层面开展近视防治工作?在教育信息化加快的背景下,如何做到多媒体教学和护眼的平衡?怎样实现家长与学校的联动?记者实地到北京市海淀区、东城区、丰台区部分中小学一探究竟。

  多区教委支招防治“小眼镜”

  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七成并逐年上升,小学生的近视率也接近40%。一份由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的《2018年中小学生近视相关因素调查报告》也指出,近视学生占78.96%,其中高度近视占7.09%。

  “除遗传因素外,手机、IPAD等电子设备的频繁使用、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等都是近视的诱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李莉表示,8到10岁,是孩子生长发育比较快的阶段,这段时间不合理的用眼习惯等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近视。10岁到12岁的学生,由于正处于小初衔接阶段,学习压力逐渐加大,导致近视发展相对较快。

  为防治中小学生近视,今年下半年,教育部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制定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出台,根据方案,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将纳入政府绩效考核。

  9月开始,北京市各区县教委也相继出台防治办法。记者从北京市海淀区教委了解到,目前,海淀区将近视眼防控工作纳入区政府教育督导中的“普通中小学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专项督导工作”指标体系,施行三级防控近视预警警示机制,通过查阅连续的相关数据、进行师生的问卷调查及面对面访谈等对学校的视力保护和近视眼防控工作进行督导,并指导学校进行相应的整改。

  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市东城区已启动区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行动。东城区教委表示将要对视力不良检出率连续三年上升的学校进行问责,并明确提出,2023年,力争实现东城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

  “丰台区卫生、教育两部门联合编制的《丰台区中小学生健康教师家长手册》,已在开学初发放到小学一年级新生家长的手中。面向学校,教委已下发《丰台区中小学生常见病防控日常督导表》,要求学校校医和主管领导日常对学生的常见病防控措施进行自查和通报。”北京市丰台区教育和卫生系统相关负责人介绍。

  是否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受争议

  “食指按压穴位的时候,其他四个手指头要放松;要跟着音乐节拍按,不要抢拍,幅度不要太大……”9月27日上午11时,在中关村二小百旺校区一年级教室里,来自该校六年级的4位学姐学长走进教室,带着“小豆包”们一起做眼保健操。只见一位学姐走上讲台,面向学生进行动作示范,其他高年级学生则不时地在学生座位旁走动,及时纠正错误的动作。

  这样的场景每一天都会在中关村二小一年级的教室上演。中关村二小卫生工作负责人路长龙介绍,为了帮助一年级学生尽快掌握眼保健操的规范动作,该校六年级学生代表与一年级各班“大手拉小手”,每天11点和下午2点20一同做眼操。每个班级里,还张贴视力检测表,并在地面标记了视力检测线,帮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视力情况;同时给学校每个校区新增了一名卫生老师。

  新学期,不少学校针对近视防治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并开展了各具学校特色的活动。记者探访了解到,不少学校为低年级学生配备了视力矫正器,规范坐姿;发放《爱眼日记》,督促孩子及时记录,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也有学校开展与爱眼有关的主题活动,普及爱眼小知识。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后勤部主任王杰表示,规范孩子健康用眼需要从点滴做起。“学校明确对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提出要求,在校期间及时纠正孩子的写字、读书姿势,班主任要每周轮换一次座位。”

  出于学生视力保护考虑,不少学校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进行了限制。电子设备应该用多久?学校各执一词。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实验小学规定,老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屏幕教学时间不允许超过15分钟。而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则规定“一二年级禁用PPT,其他年级限时使用PPT教学。”

  王杰不建议在低年级段过多引入新媒体辅助教学。“学校要有意识地减少其使用频率,适当回归传统的教学手段。尽量不布置需要在手机、电脑上完成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