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这样的课程“接地气”

2020-08-27 09:13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自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以来,弘扬劳动精神、重视劳动教育的多种举措,已经在祖国各地、多所学校开展。

  金秋十月,成都平原,远离都市的喧嚣,片片菜苗嗅着泥土的芳香茁壮成长。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农场内,200多名同学正麻利地干着农活,锄草、翻地、移苗、浇水……分工明确,热火朝天。“一个月前,这些苗苗就是我们亲手播种的,现在的移苗工作让我们更加真实地亲近大自然,体会劳动的不易、体会耕耘的快乐、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劳动教育指导教师牛志勇说。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设立“勤劳奖学金”,奖励在热爱劳动、自强自立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六年级的英语课上,老师和孩子们在课堂交流劳动、做家务的快乐与收获,并在课外鼓励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家务,晒出成果,与同学们分享;

  安徽省将把动手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学院开设了种植课程,鼓励学生通过垦地、播种、浇水、施肥、养护等环节,增强实践能力,激发对生命的热爱。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北京市教委已开展相对成熟的初中学生学农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劳动教育基地,初步形成了学农学工特色课程体系。北京市三个市级学农基地已开发120多门接地气、接课本、接生活的学农课程,涉及农业与生产、生活、创意、生态等多个领域。学生们学农一周,生活自理,自带铺盖、自主选课,极大锻炼独立生活和自主管理能力。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初二11班的冀一丹不久前参加了一周学农活动,之后,她在日记中写道:在这次学农活动中,我经历了很多之前从未做过的事情,菜苗移栽、喂小牛、挤牛奶、制作豆腐等。在这里,我提高了自理能力,体验了农民伯伯的生活,更让我懂得了饭食的来之不易,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周的学习,影响学生的一生”的重要意义。

  北京市房山区昊天学校初一学生王远参加完一周学工之后意犹未尽,他说:“和同学老师们一起度过了难忘的6天,我体会到了动手的快乐、合作的兴奋和努力后的成就感。”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北京市教育行政部门还协调教研部门、课程部门、实验学校和劳动教育基地专家组成课程研发小组,组织研发“菜单式”学农学工实践课程,使学农学工实践课程与学校学科课程有机衔接、充分整合,探索构建“接地气、接课本、接生活”的劳动教育实践课程体系。

  不少老师反映:对于学农学工的学生来说,大部分是第一次这么长时间离开父母,第一次体验寄宿生活,第一次走到田间地头和车间厂房劳动,他们不仅感悟了劳动的艰辛和快乐,更增强了独立生活和自主管理能力。学生们在活动结束后更懂得体谅父母,更自觉承担家务,更深刻地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许多家长也切实感受到了孩子身上的积极变化,都表示“未来会多鼓励孩子体验生活、参与劳动”。

  谈及劳动教育的重要,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学工处学生教育科科长陈程有感而发:“劳动的教育,也是自然的教育和生活的教育,能帮助学生回归自我、回归初心。劳动的身影是最美的身影,劳动的过程也时刻提醒着学子们,在学业上苦心耕耘,用汗水浇灌理想,终能开出美好的花。”

  “劳动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不少中小学校长表示,“劳动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成就幸福圆满人生的有效途径。劳动教育通过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为成就青少年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