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中国诗词大会》重庆赛区总决赛 10岁娃超级飞花令跻身三强

2020-08-20 09:05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7日晚,《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重庆赛区总决赛在中华诗城奉节县拉开序幕,311名诗词爱好者在白帝城精彩角逐。他们中有单枪匹马的好手,还有组合形式的亲子档,一起上阵尽展诗词风采,特别是小选手们现场展示的“童子功”,更让人印象深刻。西南大学新闻传播学教师、诗人、作家郑劲松,对这些小选手的表现进行了点评。

  10岁背500余首

  选手档案:刘宸睿,10岁,南岸区天台岗小学花园校区五年级学生。

  诗词储备:500余首

  学习秘籍:把诗词当故事听

  《中国诗词大会》上设置有诗词运动会、快问快答、超级飞花令、双字飞花令4个环节。在超级飞花令环节,来自南岸区的帅气小男孩刘宸睿妙语连珠,从容应对,竟然决战到最后三强,给现场观众和评委留下深刻印象,并赢得《中国诗词大会》导演组直接面试机会。

  28日,在导演组面试室外,重庆晚报记者见到了今年10岁的刘宸睿和他的妈妈梁岚。梁岚是西南医院一名内科医生,平日也喜欢韵律柔美的诗词,这是她第一次与儿子同台参赛,却先于儿子被淘汰。

  “我现在的诗词储备量大概300来首,儿子早就超越我了,储备量有500余首,在家有时候还是我的小老师,会教我一些他新学的诗词。”梁岚说,平时工作繁忙,儿子都是自觉学习,诵读古诗词已成为他的一个爱好。《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也是他自己发现的,从第一季到第三季,反复看过几次,这次也是他主动要求报名的。

  “四岁时,妈妈觉得睡前讲童话故事太长,就改讲古诗词里的故事,这样从小耳濡目染,上学后也经常诵读古诗词,就喜欢上了。”刘宸睿告诉重庆晚报记者,他还喜欢写毛笔字,也经常跟古诗词打交道,现在每晚睡前阅读,他依然会选择古诗词,平时在学校课间休息时也经常与小伙伴打擂,玩飞花令。

  谈及这次与冠军失之交臂,刘宸睿直言:“其实这次比赛,我是一点都没准备,完全是靠平时储备,没拿到冠军也有这个原因。不过,自己答错了,就要承担后果。”

  点评

  “爱好第一,其次才是引导和培养。”郑劲松认为,学习诵读古诗词也是一样,父母在培养孩子兴趣爱好时,应像梁女士一样正确引导,让孩子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自然会成为孩子爱好。他还提醒,孩子在学习古诗词时,不要忙于死记硬背,家长要引导学习,让孩子体会诗词里的故事。

  把诗词当儿歌唱

  选手档案:邓淇文,6岁,江北区新村实验小学一年级学生。

  诗词储备:100多首

  学习秘籍:先学七言再学五言

  在比赛现场,一名叫邓淇文的小女孩与爸爸一起上阵,画面特别温馨。

  “我觉得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都是文化精髓,读诗可以使人灵秀。”爸爸邓祖恒告诉重庆晚报记者,他认为培养女儿对诗词的兴趣,进而也可以塑造孩子的性格,对品格的培养也有好处。

  “女儿4岁开始学诗,每周至少学习两首古诗词,主要通过一些歌唱的方式来学习。”邓祖恒说,有时候出去旅游,也会提前学习有关目的地的一些诗词,到达后再让孩子背下来,身临其境地感受。但孩子毕竟才6岁,大部分时候需要家长耐心解读,父母陪伴一起学习也特别重要。

  邓祖恒希望孩子看到夕阳晚霞时,不是说“这个太阳好红啊”,而是可以说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当见到沙漠时,不是说“这里好多沙子”,而是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他还分享说,孩子学诗时,可以先学七言再学五言,字数由多到少,让孩子在学习的时候更有自信心。

  点评

  郑劲松认为,古诗词大多适合吟诵或吟唱甚至演唱,对儿童来说,这种方式更容易激发学习兴趣。一个地方有关的古诗词,是一个地方的文化积淀。旅行前如果提前了解并给孩子收集、准备好当地古诗词情况,就能引导孩子从这样一个文化视角去看待一个地方,让旅游行为增强精神性的元素,增加对一个地方的认知与认同。个人赞赏这个做法,值得推广学习。

  每天新学两首诗

  选手档案:张瀚月,6岁,渝北区鲁能巴蜀小学一年级学生。

  诗词储备:近200首

  学习秘籍:每周图书馆打卡

  比赛现场的超级飞花令环节,还有一名选手也引起不少人注意,他就是今年6岁、刚上一年级的张瀚月。这个小女孩的个子虽不及话筒高,但对诗词的喜欢却不比别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