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青春期孩子渴望与父母“别离” 一堂课化解亲子矛盾

2020-07-17 09:08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4月11日起,钱江晚报联合杭州市教育局、“学习强国”浙江学习平台,在杭州市中小学校中发起“我喜欢的思政课”征集活动。

  杭州市教育局从征集名单中审核确认了首批18人名单,小学、初中和高中各6人,个个都是行家里手。

  这回展示的是杭州采荷实验学校思政课老师章碧莹的一堂课,题目叫做《爱的小别离》。章碧莹有着13年教龄,获得过全省优质课一等奖。她的课经常以时政演讲、学生辩论、小组合作探究等授课方式,让很多学生喜欢上了这门课。

  章老师说,初中阶段孩子们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渴望在心理上与父母“别离”,而父母习惯于孩子“别离开”的状态,双方由此产生矛盾与冲突。而如何有效化解两者的冲突,孩子们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是她这堂课在探索的。

  动之以情,亲子有真情

  回忆,儿时相处的甜蜜时光。一张张章老师与女儿的生活照,让孩子们回忆起了儿时与父母相处的甜蜜时光。

  共情,父母抚育的艰辛不易。“她小的时候,两个小时一喂奶,两个小时一喂水,白天抱着睡,晚上搂着睡,从托儿所到幼儿园,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一路,我接我送……都是我陪着。”这是章老师截取的电视剧《小别离》中“妈妈”的一段独白,这让孩子们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父母无怨无悔的付出。班里的许多女生眼睛都红了。

  体悟,责备背后的真情深爱。章老师播放了电视剧《小别离》中女儿和父母吵架后离家出走的一幕,有着相似经历的女生小徐落下了眼泪,她说:“我看到这个片段就忍不住流泪。我也有过这种经历,那次和爸爸妈妈吵架,一个人跑到小区楼下躲了起来,让他们找不到。”小徐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说,当她看到父母非常着急地在小区里找她,一点也不觉得内疚,反而因为父母找到她后的责骂,又和父母大吵了一架。

  她在课堂上写下了陪伴父母的愿望,“爸妈平常工作非常忙,每天一大早出门,晚上要忙到深夜才能回家。”在小徐的记忆中,即使父母再忙,一到周末就会推掉所有的事情,在家中陪她。“等我长大了,父母老了走不动了,我也会像他们陪我成长一样地陪伴他们。”小徐说。在同学们的案例分享中,爱的闸门被打开,“平时和父母的争吵真不应该!”小徐这样说道。

  晓之以理,沟通寻良方

  那么,该如何避免和父母发生争执呢?这成为了同学们困惑的问题。

  探寻,亲子矛盾产生的根源。避免争执首先要探源根本。进入青春期以后,亲子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通过现场调查,孩子们发现亲子之间会因为学习问题、休闲娱乐方式、交友问题等产生矛盾,同学们开始思考矛盾产生的原因。

  认同,逆反心理存在的危害。两位同学角色扮演,展示了电视剧中主人公与妈妈的一些“小碰撞”,而这些碰撞也存在于孩子们的生活中。父母说的话偏不听,爸妈让做的事就不做,在逆反心理的影响下,有时候甚至会做出极端的行为。孩子们说,这种心理,既惩罚了自己,也伤害了父母,会影响亲子关系。每个孩子像是在说服剧中的主人公,但这何尝不是说服了自己。

  掌握,亲子有效沟通的方法。孩子们都认同逃避解决不了问题,章老师借助小组合作的活动,让孩子们帮助主人公,寻找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方法。每个孩子将自己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分享给同组的同学,群策群力,总结一些沟通技巧:选择合适的时机沟通;选择合适的方法沟通;寻求他人帮助等。还有三个同学表演了一个情景剧,让同学们明白沟通的时机非常重要。

  “我想用这个情景剧告诉大家,父母也是有情绪的,我们应该要注意到父母的情绪,如果平常有什么要求,可以在他们开心时和他们商量,如果他们因心情不好而责备我们时,我们要控制好情绪,等双方都冷静了,静下心来好好谈。”饰演爸爸的男生说。

  导之以行,孝亲在当下

  孝敬父母显然不仅仅是不和他们发生争执那么简单。

  子欲养而亲不待。坍塌的楼中,一对父母用自己的身躯为孩子撑起的一片天。这张新闻照片,让孩子们看到了父母最无私的爱。孩子们说,在危急关头,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那是做父母的一种本能,而这种本能,让所有的孩子心灵震撼。父母们一天天变老,孩子们说,你养我小,我养你老,孝亲还要在当下。

  不拒细壤成其高。课的最后,章老师让孩子们写下最想为父母做的一件事。“当爸妈口渴时,我可以为他们烧一壶水,沏一壶茶。”女生小姜对记者说,这就是她想为父母做的事,“我不会说太遥远的事,因为都是空的,我希望为父母做一些小事,让他们马上能时时刻刻感受到。”小姜说,她在家里做的一些小事,的确让父母很欣慰。“我给他们烧水沏茶;当他们洗好澡时,我会把卫生间的地板拖干净;他们疲劳时,我给他们唱一首歌……”孩子们的想法很纯朴,一件件想做的事,都是生活中的小事,而这一件件小事,是孩子们心中“孝亲”的种子,它会慢慢长大,总有一天,它会长成参天大树,就像孩子们,终有一天,会成长为让父母依靠的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