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来一杯果汁吗?现榨的,绝对没有添加剂。”一位“摊主”迎着来往的“顾客”主动介绍。近日,北京市经济管理学校高二学生进行了一次全员参与的创业活动,体验职场的能力素质要求。
该校校长陈建南告诉记者,为了使职业教育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在传统职业教育注重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提升学生职业意识,实现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有效对接和融合,自2017年以来,学校为学生开设了职业素养课程。
据介绍,该校的职业素养课程转变传统教学方式,采用“体验式”教学法,以准职业人的身份重新定位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线下活动,帮助学生提升自我认知、企业认知和社会认知,从而使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能够内固化为思想、外体现为行为,真正成为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并重的复合型人才。
活动当天,中午一下课,学生们就开始张罗着搬桌椅、挂海报、准备商品。一共74个“摊位”,每个“摊位”前都张挂了策划方案、产品海报、团队海报和“营业执照”。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冯艳说:“这些都是团队经过近两周的准备,反复讨论设计而成的。”记者注意到,每组学生都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设定了销售目标、策略以及现场应急预案等。
在现场,“顾客”中除了师生、家长外,还有学校邀请的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部门、所在社区和企事业单位相关人士。他们除了可以买东西外,还要兼任评委,对74个“摊位”进行评比。“葫芦是什么寓意?你得能说得出来,好东西也需要推销出去,坐等顾客上门可不行。”在一个售卖手工制作葫芦的“摊位”前,一位挑剔的“顾客”买完东西不忘指导,而“摊主”频频点头,表示接受。
在活动中,学生初步感受到市场的考验。“过去,学生大多从自己的好恶出发考虑问题,通过实践发现这样行不通。感知职场规则、体验经营成败,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创业意识,正是这次活动要达到的目的。”该校职业素养课程团队负责人、德育文体部主任汪艺说。
《中国教育报》2019年06月27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