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徐骏
暑假期间,很多家长都给孩子报了假期游学项目。近年来,游学已经成为中小学生中的一股“潮流”,甚至在一些家长和孩子眼中成为必不可少的假期项目。我国游学市场因此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78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4.9%的受访家长为孩子购买过假期游学项目,小学高年级学生参加游学项目的比例最高。关于游学效果,75.0%的受访家长感觉孩子假期游学的收获通常都低于家长预期。只“游”不“学”、“游”多“学”少被指为游学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74.9%受访家长为孩子购买过假期游学项目
黄女士在广东中山从事贸易工作,她的孩子读初二。今年暑假,黄女士送女儿参加了由女儿学校和某夏令营机构联合举办的北京研学之旅,7天时间,一共花费4950元。“孩子们在北京主要去了清华大学、故宫、长城、颐和园、水立方、鸟巢和航天博物馆等地”。
黄女士介绍,她身边参加假期游学的孩子越来越多了,在民办学校,学生假期游学更加盛行,“我女儿小学时就游过学,当时是各班自发组织,由家委会牵头找旅行社安排”。
李淼(化名)是河北沧州某寿险公司职员,她的儿子读高三,今年暑假参加了由学校组织的赴美游学项目。“学生自愿报名,参观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大学、西点军校、哈佛大学等著名大学和代表性景点,还在布鲁克莱恩高中做插班生学习。整个行程共花费3万多元,历时17天”。
调查显示,74.9%的受访家长为孩子购买过假期游学项目,88.9%的受访家长称身边假期去游学的孩子变多了。交互分析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家长给孩子购买游学项目的比例最高(79.7%),然后是初中生(79.1%);二线城市家长给孩子购买游学项目的比例最高(76.2%),然后是一线城市(75.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学校高一教师李海军表示,学校有假期游学项目,一般都是在国内。“我们分别组织初二年级、高一年级、高二年级学生进行国内游学,要求学生都参加。出国游学是自愿报名参加。” 李海军介绍,“学校的游学项目要求各个学科根据游学地点设计游学任务和作业,个人或者小组在游学过程中完成,或者回来完成”。
调查显示,79.3%的受访家长认为假期游学对孩子的成长有意义,其中11.0%的家长认为意义重大。
李淼认为,现在的孩子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参加游学活动能让孩子学会迁就别人,学会合作。
李海军认为,游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发现与学科相关的问题,感受到所学有用。另外也可以提升处理问题的能力。
“相对来说,中学阶段到外面去游学,孩子获得的东西会多于小学阶段。”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介绍,不同孩子的发展状态、心态都是不一样的。从整体来说,小学阶段的孩子对自然的兴趣浓厚一些,到了中学阶段,很多孩子开始对社会有更强的感知力,有更多的观察。
受访者认为只“游”不“学”,“游”多“学”少是游学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中,75.0%的受访家长感觉孩子假期游学的收获通常都低于家长预期,其中17.9%的人直言远低于预期。
储朝晖表示,由于孩子观察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限制,游学对孩子所起的作用,并不像很多父母期望的那么高。
李淼坦言,孩子游学归来的收获是低于她的预期的。“我想让孩子提高英语学习兴趣、感受异国文化,最起码也能让孩子通过游学确定一个奋斗目标。但孩子说,他们虽然上了一星期课,但宣传介绍的课程没有全部都体验,上过的课程里,英语作文课很难,数学课很简单。语言上,导游基本都讲中文,孩子也没机会与外国人交流”。
黄女士认为,孩子出去游学,能够达到体验生活、学习自立、开拓眼界这些目的,但家长们对游学的质量是有意见的,“比如游学过程中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吃饭住宿是否够标准”。
北京居民蒋勇量(化名)去年暑假让孩子去参加了一个英国游学项目,为期十几天,“通过孩子的描述,我觉得主要还是走马观花式的游玩,没学到太多东西”。
游学市场存在什么问题?调查显示,只“游”不“学”,“游”多“学”少(63.7%)被受访家长认为是主要问题,其他问题还有:实用性不强(55.4%),收费高、乱收费(51.8%),管理不规范、虚假宣传(48.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