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问卷推荐室友 别被社交的舒适圈局限

2020-06-28 09:09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近日,南京理工大学新生报到。与以往不同,今年南理工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宿舍安排,不是按姓氏笔画或拼音首字母,而是通过一套问卷调查,寻觅各自的“灵魂舍友”。

  大学期间有过集体宿舍生活的人都会明白,室友选得好,将会收获学习、生活都互相促进的“良师益友”,又或者是收获一些能陪你吹牛、“开黑”的“最佳损友”。但若是遇上些不合拍的室友,小则心里因鸡毛蒜皮的琐事憋气,严重起来甚至发生言语乃至肢体冲突,由此酿成的刑事案件也偶有耳闻。

  为了帮助大学新生找到合适的室友,问卷应运而生,其内容包括评价电影《举起手来》、最喜欢的娱乐方式、最喜欢的报道标题、最欣赏的媒体人等等。看似只是一份问你平时爱干啥的轻松问卷,衡量的却是个人的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消费观。

  在当今的网络社会,和光同尘不是主流,秀出性格才是风采。每个人对于观点的坚持都更为自我,所谓的“三观”合不合,对室友间关系的影响可能会比生活习惯还要来得重要,对一部电影、一个议题、一位明星的不同看法,都有可能让朋友分道扬镳甚至互删联系方式。在这样的情况下,宿舍矛盾的风险越来越大。

  原本由学校、院系分配室友,谈不上选择,多靠运气,而问卷利用数据统计的方式,可以在更大范围筛选室友,排除“干扰项”,是颇有创新的手段。就好像社交媒体的“算法推荐”一样,这份问卷通过分析“小数据”,将爱好、品味类似的学生放在同一间寝室,获得一群可能“更懂自己”的室友。

  但是,要是指望一份问卷能解决所有问题,结果可能会让人大失所望。人际关系错综复杂,问卷永远不可能涵盖人的方方面面。在社交方面,问卷“认为”适合的,不一定就是最适合的,赖以发挥作用的还是学生本身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大学是象牙塔,也是小社会,宿舍就像人生中经历的所有集体一样,有好有坏。处理宿舍关系,不一定要一味迁就,但学会沟通和解决问题,也是大学生在走出大学的“锻造炉”前的必要打磨。

  即使问卷能够挑选出和你最相像的人,对于学生而言,也不一定是一件绝对的好事。辩论栏目“奇葩说”曾有过是否要使用大数据来寻找“灵魂伴侣”的辩题,节目嘉宾李诞说了一句金句:不是在找最适合的人,而是在找更好的人。

  好的朋友不一定是和自己最像的,也有可能和自己截然不同。与性格迥异的人相处,也能吸收到不同的养分。“算法推荐”也许能时刻给你最喜欢的,但是你很有可能就囿于自己的“舒适圈”内,感知不到异质化的思想,也就谈不上博学笃志的“大学”之“大”。

  作为文科生,我曾与一群理工科学生住在同一间宿舍,这群未来的科学家不懂风花雪月,不能与我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更不会争论时事到天明。但是,他们身上那种踏实努力、追求真理的科研精神,给了我诸多启发。这就是迥然不同的室友可能带来的裨益。

  “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可以选择舍友的调查问卷很好,能够寻找志合者,排除道乖者。但是,不要就此排斥与自己不同的人相处。与各种各样不同的人为友,这也是人生。(陈禹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