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稻浪起伏,稻谷飘香,黑土地上铺展开金色的画卷,孕育着新的希望。
9月19日,黑龙江七星农场,在习近平总书记一年前视察并提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地方,全国50余所涉农高校的掌门人与专家代表齐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重要回信精神,共商如何深化新时代高等农林教育改革,描绘出新农科建设“北大仓行动”路线图。
兴农报国,变革的序幕正徐徐拉开。
高等农林教育的时代考卷
站在高处俯瞰,七星农场万亩大地一望无垠,昔日的莽莽荒原已经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华大粮仓。在七星农场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信息化平台,卫星定位、云计算技术等信息网络技术早已运用到对万亩田畴的精准管理中。
“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9.7%,垦区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8.2%,我们实现了全过程、全面积、全作物的标准化生产和持续轮产高产的粮食生产模式,商品粮调出量约占全国粮食总量四分之一,可保证1.2亿城镇人口一年的口粮供应。”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徐学阳感慨,没有科技和人才,北大荒不会变成今天的北大仓。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农业也在变。“我们对农业变化的形势深有体会。”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坦言,从全球的粮食供应、人口变化,到全球科技创新带动农业变革,以及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的巨大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业发展方式已经发生深远的重大变革,这些都对高等农林教育的改革提出了非常迫切的需求。
“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面对这‘四个新’,中国的高等农林教育怎么办?这就是新农科建设的核心任务。”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中国高等农林教育的时代担当就是,要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四大使命”,加快建设发展新农科。
6月28日,教育部吹响新农科建设集结号,在浙江安吉召开新农科建设研讨会,发布《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全体参会代表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兴农报国的使命担当。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在人才。”吴岩说,高等农林教育最重要的职能就是培养人才和科技创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要着眼发展大局,瞄准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地方需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自觉将学科专业发展的小逻辑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更好地提升我国科技与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举办涉农专业的本科高校538所、高职院校162所,涉农本专科专业每年招生近20万人,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农林教育体系,源源不断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农林人才。
然而,当前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说,仍然是高等教育的“洼地”,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和瓶颈。
“经过一年左右的反复研究,高等农林教育的重要掌门人们一起确定了中国新农科建设的三部曲,即安吉共识、北大仓行动和今年底的北京指南,各有其重点,各有其设计。”吴岩介绍,安吉共识提出了中国新农科建设四大发展新任务,北大仓行动推出中国新农科建设八大落实新举措,北京指南将实施中国新农科建设由点及面的大田耕作新项目,“答好农业农村现代化之卷、答好国家粮食安全之卷、答好生态文明之卷、答好世界发展贡献之卷,这就是我们高等农林教育的情怀和责任”。
新农科,“新”在哪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对高校而言,如何深刻领会新农科建设的内涵,明确行动方向,至关重要。
此次新农科建设北大仓行动工作研讨会,围绕深化高等农林教育改革,从培养模式、专业优化、课程教材、实践基地、质量标准、师资队伍、协同育人、开放合作等八个方面提出改革举措和要求,制定工作实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提出的两个根本,是高等农林教育必须要回答的。新型人才培养行动,一个是立德,一个是树人。做好农业农村工作,需要有高尚的情操,要培养知农爱农为农的人才,立德筑魂非常重要。”吴岩表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涉农高校一定要把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结合好,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拧干思政课的水分,努力让中国高等农林专业的青年学子成为知农爱农为农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