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李曙光院士: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

2020-06-20 09:24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让很多人大跌眼镜的是,已经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李曙光,小时候也是个曾遇到考试就害怕,长期在及格线上徘徊的“丙等生”。

  从害怕考试的“丙等生”摇身变成文体兼修的“全优生”,李曙光完成了逆袭。在与中学生交流时,他曾以荷花自喻:“春天山花烂漫时,我在水中眠;夏天才露尖尖角,迟开也鲜艳。”

  这位78岁的老院士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寄语青少年一代:有的人年少有为,也有人大器晚成,“只要努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花期’”。

  害怕考试的“丙等生”成了“全优生”

  李曙光小时候,母亲曾说他“跟同龄的孩子比,脑瓜子不行”。

  一直到小学四年级,李曙光都是个“害怕考试”的孩子:甲、乙、丙、丁四个等级,他每次考试的成绩基本上都是丙,相当于刚刚及格。他一度极其自卑,朋友圈子也都是一群调皮的孩子。

  四年级时,李曙光和一群孩子玩摔跤,不慎摔伤,以致手臂骨折,休学半年,无奈之下只好选择留级。不料复学之后,李曙光突然有了顿悟的感觉,学习变得容易起来,成绩一跃进入班级前三,还因此成为少先队员。

  在天津市第十七中学度过的6年时光里,李曙光始终保持班级第一名的成绩,有时候老师也百思不得其解:“李曙光作为学校里的团干部课外活动那么多,晚上还要参加‘大炼钢铁’,为何成绩却没掉下来?”

  这跟他学习中逐渐养成的好习惯分不开。

  李曙光从小爱看小说,家附近有当时全市最大的新华书店。上小学时,他下午放学后就溜到里面,捧上一本小说细细品读,直到天黑才回家。到了中学,他又成了学校图书馆的借书常客。

  除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他还读完了《暴风骤雨》《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小说中身体残疾依然奋斗不息的保尔的名言,“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成为他人生的座右铭。

  上初二时,有一次,李曙光将小说带到家里,夜里翻阅时因为深陷故事之中,不知不觉看到凌晨3点。

  第二天上课,李曙光晕晕乎乎、瞌睡不断,完全听不进老师讲的课。他马上警觉起来:必须自我控制,改掉爱看小说的“毛病”。

  从此,他给自己立下规矩:无论什么样的小说,只能等到放假才借来看。“任何事,影响到学习我就不干”。

  李曙光另一个“秘密武器”是——做作业“坚持独立思考”。

  做作业时,不管遇到多大难题,他始终独立思考解答,从不问别人。“因为做作业的目的不仅是巩固课堂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人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他看来,如果遇到难题就去问老师或同学,听完别人的讲解后,看起来自己也会做了,但是这道题依然“算是白做了”,因为“思维没得到训练”。

  多年后,他告诫年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是在平时做作业中训练出来的,每独立完成一次作业就会得到一次思维训练,久而久之思维能力就会提高。

  接触社会百业,不要死读书

  李曙光院士的中学时光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年代。学校贯彻勤工俭学方针,在学业的间隙,他们曾到华北缝纫机厂的大炉班当铸工,用18磅的大锤砸铁块,忙完一个上午,吃饭时端着碗的双手颤个不停;下午下班洗澡时,衣服一脱,全身都被铸铁的黑沙子染黑了。艰苦的劳动使他体会到当工人之不易。

  周末他还在劝业场商店当过售货员,不打算盘用口算,一站就是8个小时。他甚至还到公安局侦查科当过助手,帮助破案,才知道“原来破案并不像小说写的那样”。

  “做什么事情都有它艰苦的一面,也有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规律”,回首青葱岁月,李曙光感慨接触社会百业,能够“对整个社会建立起一个系统的认知,而不是只会读死书”。

  当时中学的体育教育要求每个学生的体育成绩都通过“劳卫制”标准(即学习苏联的“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体育制度”),需要坚持锻炼才能达标。

  校园里,体育中的佼佼者比学习上的尖子生更受同学欢迎。那时李曙光每天早晨要跑步锻炼,下午4点半放学后还要锻炼一个半小时,如踢足球,练体操,或练举重,直到晚6点吃晚饭。

  李曙光至今感念,上小学时自己身体很弱,经常扁桃腺发炎导致高烧。经过中学阶段的锻炼,身体素质显著提高,扁桃腺再也不发炎了,“使我能健康地高强度工作50多年”。

  射击场上的宝贵一课

  射击场上的一段往事让李曙光终生难忘。

  高二那年,喜欢运动但是跑跳能力不强的李曙光,凭着好视力和臂力的优势,进入学校刚刚成立的射击队,“头一次光荣地挤进了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