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牵头的督导组前往青海省海东市,实地走访了多所学校,该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唯一的一所寄宿制小学城东小学也接受了检查——今年5月,青海省人民政府刚刚批准互助土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当地条件可想而知。
包括乡村小学在内,互助县一共有60多所小学,城东小学已经是县上最好的小学,6个年级学生将近1500人,专门的体育教师只有1人,为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包括学校副校长在内的6名教师接受了“转岗培训”,也承担起给孩子们上体育课的任务。
“专任”的体育教师,和“专职”的体育教师相结合,才改变了过去体育课“自由活动”的松散情况,但体育教师(包括音乐美术教师)的结构性缺编,还是国内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教育部门和地方行政部门都在采取各种措施以解决体育教师“结构性缺编”的状况,但现实仍然严峻:《2008-201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分析报告》给出的数据表明,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近视与肥胖现象突出,青少年的力量、速度与耐力素质增长缓慢,“体育教师数量不足和教学能力下降”,正是影响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开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不过互助县文体局下辖的业余体校,暂时还很难培养出能够在退役后到县、乡小学任教的运动员,县上还没有“运动员退役后到学校担任体育教师”的先例。以城东小学为例,校方能够做到通过“转岗培训”,让更多的教师以“专职”身份承担体育课课时已属不易,而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外聘乒乓球教练更是难得。
“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从2011年起实施,由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进行扶持,在互助县城东小学,这个项目每年给学校拨款5万元,其中30%可以用来给外聘体育教练支付劳务报酬:外聘乒乓球教练每周五到学校给大约30人的乒乓球社团上课(与体育课同步),两个小时的“工资”为200元——在当地,这算是一份报酬比较丰厚的工作了。
偏远地区学校的困境大抵如此:盼不来高水平退役运动员“屈尊”,自身的“结构性缺编”一时半会儿也很难解决,只能“因地制宜”尽量满足让孩子们上好体育课的需求。
体育教师资格门槛不宜降低
今年3月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有代表再次提交“进一步拓宽退役高水平运动员担任学校体育老师渠道”的提案,经提案审查,这项提案转为《关于进一步拓宽退役高水平运动员担任学校体育老师渠道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根据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了解到的情况,全国每年退役运动员数量接近3000人(体工队序列在编在岗运动员),全运会年退役运动员数量最多达到3500人,其中高水平运动员(等级标准至少为国家二级运动员)占比大约50%;而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小学和初中每6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高中(含中等职业学校)每8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农村中小学校(200名学生以上)至少配备1名专职体育教师的规定,目前全国学校体育教师,尤其基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缺口,超过20万人——让退役高水平运动员进入校园成为体育教师,以便在校学生可以通过体育课及专项兴趣班,掌握更多体育技能、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成为近年来教育界和体育界相关人士共同关心、不断呼吁的话题。
对于这项《建议》,教育部经会商国家体育总局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后在今年9月给予答复:由于教育行业的特殊性,国家对专职教师的聘用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目前尚不能突破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随意降低体育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文化素养和文化理论门槛,更不能提前聘用未通过教师资格考核的退役运动员成为专职教师。
教育部的答复同时表示,根据《建议》提供的新思路,相关部门将在抓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优化运动项目在学校的布局,加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深入落实《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进入学校兼任和担任体育教师的渠道等3个方面进行探索并作出改进。
不降低体育教师资格门槛,通过转岗培训、简化转岗手续等途径,鼓励和培养退役高水平运动员或者普通退役运动员以多种形式进入学校发挥作用,是当前体育教育观念还不够深入人心、体育产业链条还不够丰富的社会现状所能承受的最有效办法——对于几乎将全部精力用于运动训练的运动员而言,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难度不小,绝大多数退役高水平运动员只是精通专项技能,只有少数“幸运儿”能够搬开“国家教师资格”这块入门砖。
过了面试的,都是“幸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