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孩子劳动教育,难在哪儿?

2020-06-15 09:17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劳动教育成为今年教育领域的高频热词: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劳动教育不仅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要求。劳动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最厚实、最质朴、最关键的部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这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亦能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劳动却长期缺位,种种因素也导致劳动教育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该如何让青少年发现劳动之美,体验劳动乐趣、创造劳动价值、享受劳动成果,依然是一个待解难题,考验着教育者、家庭以及社会的智慧。本版特推出《劳动教育,难在哪儿》系列报道,敬请广大读者垂注。

  “你家孩子现在干家务吗?”当《工人日报》记者把这个有点“另类”的问题抛到一个家长群里,水花四溅。七嘴八舌的背后,是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被忽略甚至被几乎遗忘的劳动教育。

  如今,无论在家长群里还是大人们聊天的时候,热议的通常是 “上哪几门补习班” “作业写到几点”“学什么特长”“假期去哪里游学”等等,至于劳动,好像有点远。

  而眼下,教育部正积极推动将劳动教育写入教育法。教育部在近日发布的《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8039号建议的答复》中透露,目前已经研究形成了《教育法修正案(草案)》,将“劳”纳入教育方针,下一步将按程序报送审议。

  重新审视劳动教育的价值,已然开启。

  “当妈的,能给孩子省一分力是一分力”

  带着有关孩子是否干家劳的问题,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多位家长。绝大部分家长都给出了否定的回答,其中 “没时间”是一大关键词。

  “那么多作业,每天晚上写到10点多,哪里还有时间干家务?”

  “我们在寒暑假都会要求他洗碗、擦地,但开学后,真的没时间了。”

  “刚开始还要求他每天早上至少把被子叠了,后来看他累得那个样子,算了,不要求了,我来叠吧,孩子能多睡一分钟是一分钟。我们当妈的,能给孩子省一分力是一分力,但感觉这样真是不好。”

  “我家孩子啥都不爱干,强烈要求‘劳动教育’入法,不过目前真是想做也没时间,作业太多了!睡觉时间都不够,连我都不好意思支使他去干活了。”

  能干少许家务的孩子也有,但似乎在学校的劳动积极性比家里更高。在家里,除了学习,别的事情都有父母兜着,不少孩子都生出惰怠之心。

  家长庄伏说,孩子在学校会打扫教室,学校还有烹饪课,不过孩子在学校干活超主动,干家务活却不积极。“呼吁学校增加劳动教育方面的课程或是活动,我们小时候还去学雷锋打扫街道呢!”

  “我家孩子在家不怎么干活,也就是能够收拾自己书包,书桌,洗个内裤袜子,拿个快递扔个垃圾。”家长严欢的观点是,劳动教育是自己能干的活自己干,别人帮你干了要真诚地感谢别人。

  另一位家长严力表示,相比学习,孩子更喜欢劳动,因为轻松,还能得到表扬。“有的孩子不喜欢劳动可能是因为像洗碗、拖地这样的重复劳动,缺乏新鲜感、成就感。”

  “我家娃在家会整理自己的书包、书桌、玩具箱以及练琴后收拾相应物品,吃饭帮忙摆放碗筷,周末和假日在大人督促下整理内务,比如叠被子、洗袜子、扔垃圾等,偶尔扫地和洗碗。我的想法是孩子应该尽早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参与家庭事务,培养感恩心和责任心。”家长兰子君说。

  劳动该是对家人爱的一种表达

  大学教师张静5年前去美国当访问学者,把7岁的儿子杨苹果也带去了。在美国,小朋友帮忙扫雪、修剪草坪都能赚零花钱,他们有个邻居给孩子的奖励全都是用钱,而且根据劳动表现的程度给不同数额的钱,比如收到学校的表扬信50美元。

  “杨苹果也想赚钱,干活挺积极,每天帮忙倒垃圾啥的,但是以此赚钱的想法被我拒绝了。”张静跟儿子就是否要对做家务进行金钱奖励进行过讨论,她对儿子说,“我觉得做家务是对家里爱的一种表达,不应该是为了赚钱。中国和美国的国情不一样,所以,咱们处理的方法也不一样。妈妈做家务是因为爱你爱咱们的家,想为家庭尽责任,承担母亲角色该做的事情,如果都是用钱来核算,那该给妈妈多少钱呢?”

  作为一名心理学教授,张静更多的是从内在需求的角度看待劳动。她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义务让自己变好,每个小朋友都有让自己做好的事情、变得更好的内在需求,这个变得更好的自己就是最大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