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800多个留守孩子的“妈妈”以身教学 114名“童伴妈妈”学到了什么?

2020-06-13 14:59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11月19日至21日,一场特殊的培训在成都进行。来自全国12个省(区)43个县的114名“童伴妈妈”,通过专家学者授课,以及与经验者交流分享,潜心学习如何给留守孩子当好一个称职的“妈妈”。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妈妈”,正如中央团校青年发展战略研究院副教授何玲在培训时所说的,她们的存在,将改变一群孩子的命运;这是一个平常的“妈妈”,根据共青团“童心港湾”项目建设运行方案,“童伴妈妈”的主要责任是发挥为人母的本能,把关爱与照顾给予每个留守孩子。

  20载坚守

  她成800多个留守孩子的“妈妈”

  “你就是我的亲妈……”回忆起留守孩子曾给自己发的信息,张蓉的声音有些哽咽,情到深处难以自已,总与她的800多个孩子有关。11月21日,在2019年共青团“童心港湾”项目培训班第三天的“课堂”上,她作为“童伴妈妈”代表,站上讲台分享了给留守孩子当妈的20年。

  从1999年起,巴中市南江县的张蓉和丈夫陈果,便以乡村教师的身份,一头扎进了照顾留守孩子的事业中。20载坚守,通过张蓉夫妻悉心照料的本地留守孩子,超过800人。他们当中,有人已成家立业、有人已大学毕业、有人已进入高中,也有人还在张蓉身边。

  随着共青团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项目落地,张蓉现在又有了新的身份——南江县碓盘村的“童伴妈妈”。在该村的“童心港湾”,她继续守护着56个留守孩子。

  给留守孩子一个港湾、一个妈妈,是共青团“童心港湾”项目的核心。记者从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了解到,建设“童心港湾”是“情暖童心”共青团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的一项重点工作,计划要求2019年度在全国建设100个左右“童心港湾”示范点。

  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有关负责人介绍,“童心港湾”的运行机制明确要求,每个“童心港湾”选配1名“妈妈”,开展日间照料、心理疏导、情感关爱、课后辅导、自护教育等,及时解决留守儿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培训就是要教她们怎么做一个称职的‘妈妈’。”这位负责人直言,为期三天的培训,有针对性地邀请专家学者、行业精英授课,以及经验丰富的“童伴妈妈”交流分享,并且安排了实地走访,着重从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同时下功夫。

  最强法门

  付出真心做一个称职的“妈妈”

  “我的问题是,您平时在学校上班,只有周末的时间,怎么协调安排‘童心港湾’的事情,比如怎么去家访?”“请问,当您把这么多的爱和时间都用在照顾留守孩子身上了,同自己孩子的关系又怎么处理呢?”张蓉的分享结束后,台下的114位“童伴妈妈”有很多问题。

  触动她们的,是张蓉的故事,也是她们的未来。留守孩子小科现在是碓盘村“童心港湾”的童伴骨干小组长,能友好积极带领更小的孩子,替张蓉分担不少。很难相信,曾经的他是个浑身带刺的孩子。“去他家五次,都没见着面。”张蓉回忆,直到第六次,她的坚持才终于有了回应。

  “不理解,对我们逃避,是在关心留守孩子过程中,常会遇到的。”张蓉分享她的体会,“做这件事,离不开几颗心:怀揣爱心,学会谈心,保持耐心,围绕中心……”事实上,付出真心就是张蓉最强的法门。

  从小被亲生母亲遗弃的福玲,跟随爷爷奶奶长大,日子过得很艰难。张蓉教她自食其力,比如采山里当季的野菜、鲜果等卖钱。张蓉就是福玲的第一个客人,哪怕最初买女孩采的野菜野果时,并不顺利。“一开始她不太会分辨,采的东西其实没法吃,但我还是买过来。”张蓉说,这是接济女孩最好的方式,“不能直接给她钱,给钱她可能认为是施舍,但是买她的东西可以让她懂得,付出劳动是可以有收获的。”

  这一招确实有用,原本敏感又脆弱的福玲,如今不仅放下对生母的仇恨,也对生活有了积极认识,“我会努力学习,努力生活,相信自己能改变命运。”她对张蓉说,“张妈妈,我不知道妈妈应该是什么样,你就是我的妈妈。”

  持证上岗

  114名“童伴妈妈”参加统一考核

  由自闭变开朗的小科,由弱小变自信的福玲,还有得到救助改变生活的残疾孩子小明珠,得到帮助不再辍学的书蓉……张蓉的故事里,有太多太多吸引“童伴妈妈”的内容。

  “这次培训,收获实在太多了。”来自安徽的一名“童伴妈妈”参加完三天的培训后,笔记本记录了整整30多页。公安部刑侦局打拐办副主任孟庆甜讲授的注意事项,成都市青春护航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冷从明传授的专业急救技能,还有“童伴妈妈”们的亲身经历,都是她重点记录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