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就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简称《意见》)、中央编办等四部门关于进一步挖潜、创新、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管理有关政策情况进行了解读。
“教师减负这个现实问题、师德师风建设这个根本问题,以及教师编制管理这个关键问题,都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布和在发布会上表示,系列政策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力求破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中的机制性梗阻,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坚实保障。
教师减负必须厘清责任、刚性治理
《若干意见》从6个方面提出20项务实举措,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要减负、怎么来减负、重点减哪些负以及由谁来减负4个问题。
“教师的主业是教书育人。给教师减负,实际上就是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教书育人的主业上去,放到立德树人的使命上去。”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表示,为教师减负既是遵循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更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若干意见》从老师们反映比较强烈的不合理负担入手,提出了减负的路径。”任友群介绍,首先,分类治理,从源头上查找教师负担,大幅精简文件和会议。其次,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区域、城乡、学段等不同特点,避免“一刀切”。再其次,标本兼治,治“标”,就是要突出重点,严格清理规范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无关事项;治“本”就是要协调好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的关系,提高专业水平。最后,共同治理,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要形成合力,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
“减负不等于没有负担。”任友群介绍,《若干意见》明确了要减掉的是中小学教师不应该承担的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并从老师们反映比较强烈的不合理负担入手,重点减少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社会事务进校园、报表填写工作、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事宜,确保对中小学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在现有基础上减少50%以上。
对于谁来减负的问题,任友群指出,“中小学教师面临的额外的工作负担来自方方面面,必须厘清责任,坚持刚性治理。”省级党委和政府要根据意见精神,列出具体减负清单;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宣传引导、督促落实;教育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督导。
发布会上,浙江、陕西分别介绍了两省在教师减负方面的经验。“曾有教师到省里评职称时,送过来一麻袋材料,而真正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却很难在中间得到充分的体现。”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丁天乐介绍,2017年起,浙江在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中规定,申报教师填报的论文或课题总量不超过5个,非教学方面的奖励不超过5个,大幅度减少了论文、课题数量。2018年起,浙江试点探索了中小学教师职称自主评聘改革,此举简化了评审环节,减少了材料数量。
陕西省则通过实地调研,掌握了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的五类情况,进而梳理出增加教师负担的四大类非教学任务,并制订了严格控制涉及学校的检查评估项目、实行社会事务进校园审批制、精简规范各类填报工作、严格控制借调教师、规范各类教师培训等“五类措施清单”16项整改措施,重点规范教师培训项目、评选评估和竞赛管理、申报事项和各类报表三类行为。
教师减负工作涉及多部门多领域,《若干意见》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严把审批和报备关口。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要把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工作纳入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之中,省级教育督导部门要把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工作作为教育督导和开学检查的重要内容,确保举措落地见效。
15项举措全方位构建师德师风建设新格局
《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及任务举措,提出经过5年左右努力,基本建立完备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和有效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意见》从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保障等5个方面提出15项举措,全方位构建师德师风建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