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寒假未至 “战场”移师 补课奔外地,效果真好吗?

2020-05-29 09:13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眼瞅着还有一个多星期就要放寒假了,不少家长已提前开始筹划孩子的假期课程。记者调查发现,家长们已不满足于北京了,将“补课”的战场转移到外地甚至国外,艺术集训、海外游学、生存挑战……课程五花八门。可是,这样的“度假”方式对孩子到底有没有帮助呢?效果真的好吗?

  去泰国学英语

  当三个礼拜“插班生”真能如鱼得水吗?

  为了让两个女儿能学好英语,武女士可没少下功夫。这个寒假,武女士计划将孩子送到国外,体验近些年颇为流行的“游学”。

  武女士“游学”的首选是泰国。她告诉记者,泰国等一些东南亚国家近些年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每到寒暑假,一些国际学校便会招收“插班生”,进行一周到四周不等的插班学习。

  武女士给记者算了笔账。在为期三周的学习中,如果每天都去国内的英语培训班,一节课的学费起码也要一二百元,但课程时间往往只有1小时;如果选择到国外的国际学校插班“游学”,全天都在全英语环境下“浸泡”学习,三周的学费大约七八千元。

  不过,说起前几次泰国的“游学”经历,武女士可有一肚子苦水。原来,第一次去泰国“游学”时,她为两个女儿选择了为期一周的课程。看大象、摸海豚、玩冲浪、尝泰餐,每天的行程安排得丰富多彩,但只有一天安排了到国际学校参观,体验了一节“全英语环境”的外语课。武女士发现,“游学班”里几乎全是中国孩子,大家彼此交流说的也是中文,感觉不过是换个地方上了一节英语课。而所谓“游学”,也仅仅是和旅游团一样到处观光。“千里迢迢跑到国外,钱花了,什么也没学到。”

  第二次再去“游学”,武女士特意挑选了一家“纯学习”型的国际学校。谁想到,“纯学习”型国际学校对孩子的外语能力要求较高,老师在课堂上大段大段“飙英文”,孩子坐在底下完全听不懂,很快便对“游学”产生了抵触情绪。

  “今年寒假,给孩子报了三周的游学课程。”武女士解释,第一周用来适应和熟悉环境,第二周“渐入佳境”,第三周“如鱼得水”。总结前几次“游学”的失败经验,她发现,“游学”虽有益处,但也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外语能力和性格特点来挑选适合的课程。比如,外语基础相对较差的,就以互动式的游玩课程为主;性格内向的孩子,最好能够和相熟的兄弟姐妹或是朋友一起结伴报名。

  去上海学小提琴

  追着老师“艺术集训”值得再来一次吗?

  瑞瑞妈前两天向儿子提议寒假去上海,结果话刚出口便立刻遭到儿子的强烈反对,“不去,我宁可在北京待着,也不想去上海。”儿子为何对去上海如此抵触?原来,瑞瑞妈去年暑假特意为儿子安排的上海之行,给孩子留下了心理阴影。

  去年暑假,通过朋友推荐,瑞瑞妈联系到一位上海小有名气的小提琴老师,打算带着儿子去“拜师学艺”。瑞瑞妈请了一周的年假,算盘打得也挺好,每天到老师家上1小时“大师课”,然后回到租住的民宿练琴,下午、晚上各练习两个小时。经过一暑假的加强培训,儿子的小提琴水平肯定能更上层楼。

  听说假期能在上海度过,瑞瑞兴奋不已。“我要去外滩看东方明珠,我要去逛城隍庙吃小笼包,能去迪士尼简直太棒了!”为了上海之行,瑞瑞特意买了一本旅游手册,不光把自己心仪的景点用荧光笔着重标出,还在书页间贴上了写满攻略的便利贴,计划好了每天的行程。

  乘坐高铁抵达上海的第一天,瑞瑞妈便带儿子去外滩看了夜景,随后又来到城隍庙品尝了各种小吃。第二天一早,还在睡懒觉的瑞瑞被妈妈从床上拖起来。“从今天开始就不能玩了,要去找老师上课了。”妈妈的话,让瑞瑞有点蒙。坐地铁赶到老师家上课,下课后又马不停蹄赶回“临时的家”练琴,空闲时间还得完成学校布置的寒假作业,一天时间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艺术集训”进行了三天,瑞瑞的情绪越来越差。一天下课后,瑞瑞在地铁里发起了脾气。“我要去自然博物馆玩,我们同学说,上海的自然博物馆特别好玩,我也要去。”看到自己乘坐的地铁线路标注有“自然博物馆”的站名时,瑞瑞拒绝回住处练琴。“可今天上课时老师布置的曲目还没练啊。”妈妈硬起心肠,强行把儿子拖回了住处。瑞瑞一边大哭,一边勉强练完了当天的规定曲目,整个晚上都不愿意再和妈妈说话。

  时间一天天过去,眼看一周的上海之行就要接近尾声,瑞瑞沉不住气了,忍不住问妈妈:“什么时候去迪士尼啊?”妈妈有些为难,自己已经为连续5天的“大师课”支付了5000元钱的学费,如果不去上课,学费就相当于打了水漂。如果去迪士尼,则要花上一天的时间。左思右想,妈妈只好无奈地通知儿子:“这次去不了了……”听到这一“噩耗”,情绪崩溃的瑞瑞嚎啕大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