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赢防疫阻击战,确保广大师生安全健康,教育部、工信部发布《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坚持学校教师线上指导帮助与学生居家自主学习相结合,限时限量合理安排学习,同时要求做好开学后教学与居家学习的衔接,防止以居家学习完全代替学校课堂教学。
利用互联网线上教学与学习,对学校、家长、学生乃至整个教育界,都将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和考验。
“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教学的融合发展
自互联网进入人类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之中后,“互联网+教育”也在不断地与传统教育教学融合中实现着自身的价值增值。
促进教育公平。随着社会发展对公平的要求日益增强,如何实现每个孩子都能“同在蓝天下,共享好教育”,让教育真正成为确保社会公平正义的稳定器,是社会进步对教育提出的时代命题。而互联网技术所具有的以较小的成本,跨越时空限制,快速扩散、传播信息的优势,使得优质教育资源可以不受地域所限,因而为“互联网+教育”提供了一个外因性的发展空间。
推动教育变革。进入21世纪以来,为提升中国教育在世界上的竞争力,我们提出了“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并认识到要“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教育自身的变革需求为“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内因性的发展空间,让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教育教学活动结合得更加紧密,使得慕课、翻转课堂等一系列新型教育模式蓬勃发展起来,为教育内在形态的变化提供了新生动力。
应对突发状况。除了内外因导致的价值增值以外,“互联网+教育”还为确保突发情况下教育活动的展开提供了极大的支持。例如,2003年的“非典”之际,疫情严重的北京市教委为避免群体性传染,曾延长了学校放假时间,并以网校的形式保证学生的学习不因疫情而中断。
“互联网+教育”在“停课不停学”中的价值增值空间
疫情的出现虽然导致了正常的教学被动形成“空窗期”,但多地教育部门、中小学纷纷积极采取云课堂或空中课堂等新型网络教学方式实现停学不停课,显示出被动之中也孕育着主动,推动“互联网+教育”的价值增值发生质变的空间相较于2003年“非典”时期已有显著改变。
技术的增值空间。无论是有线网络的传输效能、移动互联5G技术的应用、云平台的承载力,还是VR/AR显示技术的仿真应用都为当前的“互联网+教育”技术硬环境奠定了厚实的基础。现在无论是全媒体的教学表现力、数字教育资源的设计与制作水平、专门的综合性教学移动互联终端,还是智能化技术的加持都让“互联网+教育”能更好地开展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可以说,技术增值空间的改变将会进一步促进“教育价值增值——技术应用迭代升级——教育价值再增值”的良性循环。
教学的增值空间。此次“停课不停学”的教学空间面临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教学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学物理环境的暂时性逆转,即,“互联网+教育”环境替代了传统课堂教学环境,且由于此次疫情之故,教学环境替代面较2003年更大;另一方面,互联网教学环境日渐成熟,仅“三通两平台”多年来的建设就已让网络空间“人人通”和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云平台具备了将教学活动通过互联网深入到每个师生乃至每个家庭之中的潜力。二是教学方式的变化。经过多年的融合发展与实践探索,具有极强颠覆性的慕课已不仅在高等教育中如火如荼,在中小学也有长足的发展,其形式也愈加丰富。
创新的增值空间。第一,教学环境的重新定义。疫情迫使传统课堂教学空间完全转移到了互联网上,使得互联网在特定时期内成为主要的教学“场所”。第二,教学方式的再适应。教学环境的变化直接带来的是教学方式的网络化,广大师生通过当前“停课不停学”的全新体验,将重新适应、认识和接受“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方式。这有助于“互联网+教育”在这种“再适应”中寻求和孕育出教学新形态。第三,教学内容的深度数字化。对于“互联网+教育”而言,教学内容的深度数字化是其增强师生对新教学形态适应性的关键支撑。“停课不停学”带来的将不仅是教学环境与教学方式的增值要求,或还将推动教学内容数字化的深度发展,为未来形成全媒体、跨媒体、深交互、智能化的数字教材体系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