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一根网线让城乡教育走向“零距离”

2020-05-19 09:09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受疫情影响,全国的中小学暂缓开学,开启了线上新学期。为让地处山区的农村孩子同步享受到网络课堂的教育,浙江省常山县选择了几乎覆盖全县的华数数字电视作为教育平台。这让浙江省常山县芳村镇泮坑村的詹水有犯了难:一双儿女正读小学,因妻子患病欠债,一家老小全靠他一人打工养活,家中一直没有网络、电视,住的也还是几十年前的泥墙房。

  常山县教育部门发现,教育平台运行了几天后,在全县两万余名中小学生里,仍有125名像詹水有的孩子一样,因家庭困难,没有网络,没有电视、电脑,无法收看课程。

  得知这一情况,常山县委县政府当即统筹相关单位,免费为这些困难家庭购买电视、安装线路。2月14日,为难之中的詹水有迎来了安装数字电视、送来彩色电视机的工作人员。

  “一个都不能少!”常山县委主要负责人说,要让每名九年义务教育年龄段的孩子,都能借助网络开课。

  在浙江,一根网线早就串起了城乡课堂。

  城乡教育走向“零距离”

  前不久,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高亭中心小学三年级教室,一堂生动有趣的科学课——“天气日历整理”正在进行。这是一堂跨越海峡的科学课:除了眼前的学生,隔着屏幕,授课的应建成老师面对的还有远在外岛、有半个小时船程的长涂小学的11位三年级学生。

  两个摄像头、4只麦克风、一台多媒体教学一体机,分别“入驻”在两校教室。这些新装备通过一套高清视频直播系统,突破大海的天然阻隔,让两校的教学课堂画面双向实时同步展示。

  据浙江省教育厅统计,截至目前,全省有1558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结成785对帮扶对子,开课同步课堂5万余次,参与师生236万人次。而在受援802所乡村学校中,有321所是学生人数在100人以下的小学和教学点。

  浙江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认为,“融合、开放、创新、平等、共享”的互联网思维,正在破解“公平、均衡”的教育问题,也在重塑浙江教育的理念、课程形态,进而重构教育生态。

  借助互联网络,一根网线连起了城市与农村的课堂。去年3月,为了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高亭中心小学与长涂小学两所学校成为“互联网+义务教育”远程同步课堂的结对学校。

  高亭中心小学校长郭央松告诉记者,为了准备同步课堂,学校老师都会和长涂小学的老师在课前进行教研讨论、同步备课。结束后,两校教师还要通过视频,就课堂内容、教学设计等进行现场研讨、交流,一起批改作业。

  打破传统教育教研模式,克服地域、时间阻碍,一根网线就将城区优质学校优秀老师的课堂教学同步到了乡村、海岛。长涂小学校长屠华为认为,异地同课堂,两地孩子无障碍沟通的上课模式,受益最大的是孩子。

  岱山是海岛县。长涂小学在远离县城的长涂岛,6个班级、18位老师,全校84名学生中,有60名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最少的一个班只有8名学生,是一所名副其实的“袖珍学校”。

  “随着学生的流失,学校的师资也变得大不如前。”屠华为坦言,同步课堂让长涂小学孩子同步享受到了城区学校优质的教学资源,看到和屏幕里其他学校的同学一样,最开心的就是孩子。

  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城乡学校的远程同步课堂在浙江并不是新鲜事。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目前有14所中小学校参与了同步课堂的结对。除了区内7所小规模小学与城区5所小学结对,柯桥城区学校的同步课堂还延伸到区外的6所小规模小学,最远的甚至延伸到新疆阿瓦提县。截至去年12月,共开展317次城乡同步课堂,参与师生数有近1.8万人次,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及拓展课程。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教育体育局局长任宏亮介绍,早在2014年,柯桥就进行教育“互联网+”的尝试,并实现了学校交互电子白板、录播设备和无线网络的全覆盖。

  短短几年内,城乡学校就从“A端单独为B端授课”“AB端同步教学”到“多点互动教学”,在此基础上,柯桥区还推广“5团队6同步”模式,让城乡学校借以从“磨”到“合”到“融”,不同学校、不同班级学生融为一体,乡村学生不出校门就体验到城区优质学校老师的课堂。

  位于浙南山区的遂昌县有23所小学,其中县城仅4所,其余均分布在乡下,驱车近则半个小时,远则3个小时还未必能到达。城乡教学资源的优质均衡,成为这个山区县的“老大难”。借助“互联网+”,15所结对学校开展的同步课堂、远程专递课堂、教师网络研修、名师网络课堂、区域走教课堂、师徒结对课堂等共计586节课,涉及语、数、英、科、音、美等6门学科,参与师生近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