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用主流文化引领“网生一代”

2020-05-07 09:11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如何契合大学生的有效需求和话语方式,找到新时代使命担当与个人成长发展之间的有效关联,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主流文化引领大学生擦亮奋斗底色,是高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时下,一些“90后”“00后”年轻人,把现实生活中因为生活、学习、事业、情感等产生的烦恼,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表达为以“废柴”“葛优躺”等为符号的“丧文化”,对少数青年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为剖析这种亚文化现象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黑龙江省高校意识形态建设课题组对不同层级和类型高校的15000余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显示,“丧文化”等不良文化现象对少数大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确有消极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有针对性地面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针对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丧文化”等不良文化现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只有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才能更好引领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有力地抵制不良思想侵蚀,通过奋斗实现人生幸福。

  要用科学理论筑牢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增强抵御不良文化影响的“免疫力”。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通过创新思政课堂做到课上和课下协同发力,开设能启迪人生、适应时代潮流、大师讲授的慕课、网课、微视频等,帮助学生找到正确人生坐标,提高对不良文化现象的辨析能力。高校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和社团组织等要综合发力,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制定合理的人生规划,做到知行合一、脚踏实地。要用催人奋进的主流文化引领社会思潮,更要用催人奋进的主流文化浸润学生心灵,通过宣传感人肺腑、具有时代特色的英模事迹带动学生,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同时要抵制不良文化对校园的渗透和影响,对受“丧文化”等不良文化侵蚀的少数学生要积极引导,通过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传递正能量。

  要培育大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引导大学生理性看待并自觉摒弃“丧文化”等不良文化现象,不过度沉入自己的小圈子和负面情绪,主动融入时代发展潮流和社会进程。父母、教师及辅导员要注重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了解与把握,及时掌握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方面的状况,帮助学生释放生活、情感和学业压力,特别是对受“丧文化”等不良文化影响的学生要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通过参加社团等社会实践活动释放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要引导大学生通过自我激励明确人生航向,明白生活中不可能只有昂扬没有沉郁、只有幸福没有不幸、只有喜剧没有悲剧。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活和理想之间总是有落差的,现实生活中总是有这样那样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只有通过奋斗才能到达幸福彼岸。

  要净化网络空间,阻断“丧文化”等不良文化现象的传播渠道。当代青年被称为“网生一代”,“丧文化”等不良文化大多是利用QQ、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自媒体、微视频等网络媒介传播,时效性、互动性、全球性都很强,极易形成“蝴蝶效应”。要不断净化网络空间,有效阻止“丧文化”等不良文化现象传播,不能让网络媒介成为传播不良文化的放大器。加强网络媒体管理,开通举报通道,鼓励网民监督,对传播低俗文化的网络平台进行彻底整治。尤其是对一些企业为一己之私利用网络进行“丧文化”等不良文化产品营销要严肃查处,斩断其利益链条。化“丧”为“燃”,需要重构或再造更加接地气的网络表情包,创造更加感人肺腑的网络文化语录,传播更加富有激情、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艺作品等,切实为大学生营造充满正能量的网络环境。

  (作者系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黑龙江省“新媒体与意识形态安全智库”首席专家。课题组成员:杨月荣、侯利军、张鹏飞、黄嘉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