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副部长沈晓明:
两会建议提案直接推动一些教育政策制定
本报北京2月7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樊未晨)“2016年教育部一共发布新的教育政策81项。其中,绝大部分在政策形成过程中都得益于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换句话说,这81项政策中都有代表委员的贡献。”今天上午,教育部副部长沈晓明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了2016年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情况。
代表委员对教育政策的推动,沈晓明特别提到两种情况。
第一种体现在一些大的政策、框架性文件的制定中。“比如教育‘十三五’规划、教育现代化2030、教育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这些大的框架性文件中,教育部都吸收了历年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沈晓明说。
第二种情况则是代表和委员的建议、提案直接推动教育政策的制定。
比如,近些年西部地区的一些代表委员多次提出,东部地区有些高校凭借相对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频频将西部地区高校的一些学术尖子、教学骨干挖到东部条件较好的高校。大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孔雀东南飞”。教育部认为,这种现象不仅对西部高校来说不公平,而且还把人才价格、办学成本不合理地越炒越高,使一部分高校教师队伍“军心涣散”,长期下去不利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为此,2017年年初,教育部出台了规范高校教师流动的文件,明确提出不鼓励东部高校从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引进人才。“我们知道这种不鼓励是权宜之计,但是我们认为当下对稳定教师队伍是有帮助的。”沈晓明说。
据了解,2016年教育部共承办建议、提案1828件,其中人大建议1023件,政协提案805件。1828件中,牵头办理1021件,其中人大建议586件,政协提案435件。“无论是我们牵头办理的还是我们参与的,办结率均达到百分之百。”沈晓明说。
教育部对承办的建议、提案进行分析发现,代表委员最关注的是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排在第二位的是教育公平,第三位则是高等教育发展,第四位是教育投入,第五位是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
与10年前代表委员关注的教育问题进行比较发现,10年前代表委员更关注义务教育投入,关注校舍安全,今天他们更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从这样一个变化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是表明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水平在不断提高,关注的事情从硬件变成软件,从外延变成内涵,从现象变成本质,二是说明教育事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10年来确实有了很大的发展,以前代表委员关注的问题一个一个都在解决。所以,我希望今天代表委员关注的问题在若干年之后也能变成他们不再关注的问题。”沈晓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