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是指技术性原因而引起的失业,即由于经济在调整过程中,或者由于资源配置比例失调等原因,使一些人需要在不同的工作中转移,使一些人等待转业而产生的失业现象。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周五在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上称,当前青年人就业压力仍然较大,青年群体初次进入劳动力市场,普遍面临摩擦性失业困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份,16-24岁城镇青年调查失业率为19.3%,较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创2018年有该统计数据以来的新高。同时,这一年龄段失业率比整体失业率高出13.8个百分点。
统计局关于“摩擦性失业”的提法引起市场热议。其实,摩擦性失业是三种常见的失业类型之一,还有两种是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对界面新闻表示,摩擦性失业是因为技术性原因导致的失业现象。比如,由于经济转型升级,部分劳动者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工作岗位了,要重新找工作,在换工作的过程中形成的失业就叫摩擦性失业。
“除了上面的情况,比如劳动者想寻找和自己更匹配的工作,却因为某些因素,比如自身能力不强,对工作环境不满意,或缺乏求职渠道,导致工作迟迟定不下来,造成了失业也可以叫摩擦性失业。”他说。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合主任盘和林指出,和谈论较多的结构性失业相比,摩擦性失业的持续时间“比较短,是暂时的”,而结构性失业是偏硬性的,也是长期的,是供需矛盾导致的。
“比如,大学商学院培养了很多管理学人才,但目前工厂需要大量蓝领工人以及较成熟的技术人才,而这些管理学毕业生‘上手’能力不行,这种结构性不平衡导致(结构性)失业。”他说。
分析师指出,摩擦性失业在各个经济体中都是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不能完全解释16-24岁青年失业率高企的问题。
江瀚表示,当前青年人失业率高企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是疫情对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企业收入减少必然带来成本开支的降低,从而导致了用人需求下降。其次,大量年轻人在服务业就业,而疫情对线下接触性服务业的影响很大,这也导致了失业率的上升。
此外,“现在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很多年轻人可能是因为家庭环境较好,经济负担不重,选择了慢就业。”他说。
国家统计局在解释青年人失业率高企现象的时候也只是把摩擦性失业列为原因之一。除了摩擦性失业外,付凌晖还指出,受疫情影响,企业吸纳就业能力下降,年轻人求职渠道在疫情条件下也受到了阻碍。加之今年高校毕业生总量又创历史新高,加剧了青年人就业压力。
根据教育部此前透露的数据,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除了上述原因,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认为,产业升级趋势下的人力资本鸿沟是造成当前青年失业率高企的根源。
“近年来创新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加快使就业市场对人力资本的需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部分岗位与工作场所正在消失,大量劳动力需要重新流入就业市场,而疫情等因素导致的经济下行造成需求疲弱,叠加了劳动力供给量的激增,从而进一步激化了人力资本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他对界面新闻称。
面对青年人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中央和地方的关注度在持续增加,政策端也在不断加码,硬核措施包括鼓励国有企业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支持中小微企业更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并给予一定补贴和税费减免,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并给予创业补贴等等。
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稳定扩大国有企业招聘规模,指导企业规范发布招聘信息,推进公开招聘;对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达到一定数量且符合相关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在安排纾困资金、提供技术改造贷款贴息时予以倾斜;设置好“红灯”、“绿灯”,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带动更多就业。
7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再次强调,就业是头等民生大事、稳经济大盘重要支撑。会议提出,部署加力稳岗拓岗政策举措,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对未就业毕业生“一人一策”不断线帮;以保市场主体稳就业,实行社保费缓缴、稳岗返还等打包办理;促进灵活就业,依法保护灵活就业人员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