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一年级培养这三个学习习惯,比考100分更重要

2023-05-22 05:12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转眼,新学期开学已经一个月,对于一年级的新生来说,这是逐步适应学校的一个过程。

幼小衔接的重要步骤,是帮助孩子们适应新的校园环境和学习生活,今年,有十年教学经验的语文老师俞钟玉又如往常一样接过了又一届新一年级的学生,作为多届一年级新生的老师,她深刻理解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孩子有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成长的可能”在开学一月之际对话俞钟玉,据她观察多届学生发现,班里的尖子生往往都有这样三个学习习惯,值得家长关注。

1、家长陪同做好预习

相较于幼儿园的学习难度,一年级对知识的要求一下子有了质的提升,指望孩子一下就进入状态其实是非常难的事。

“尤其是今年双减之后,真的有孩子是什么也不会就来上一年级了,这时候,提前预习就显得非常重要,你能明显感觉到在家预习过和没预习过的孩子上课的眼神都不一样。”俞钟玉说。

在家庭教育中,预习是家长要重视起来的事。尤其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家长如果能提前陪着孩子初步理解学习内容,有助于孩子们在课堂上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在我带过的学生中,家长课后陪着写作业的很多,但保质保量做好预习的是少数。预习其实并不是陪着孩子熟读课文那么简单,还要领着孩子思考,记下预习过程中的薄弱知识点和问题,这样会强化孩子们的记忆,有利于他们在课堂上更有针对性听课、记笔记。尤其是对于专注力不那么集中的孩子来说,课堂40分钟怎么充分利用?预习时抓重点是关键。”

俞钟玉提到,与其强迫一个一年级的孩子四十分钟专注听课不分神,不如在预习时为他划好重点。有些孩子基础不好,专注力差,上课前也不预习,导致他在课堂上听不懂,课后做作业困难,更没有时间预习复习,从而恶性循环。

还有些家长,会把预习的任务布置给孩子,但是建议家长对低龄段的孩子还是可以多一些陪伴,不要太高估他们的自制力。家长如果不关注预习,就不能掌握预习情况和预习效果,在培养习惯的关键阶段,家长的陪伴是很重要的。

预习时该怎么做呢?主要是三点:

一、顺读内容

以语文科目为例,整篇课文要顺读一遍或多遍,不认识的字、不了解的知识点可以圈出来,一起查一查、想一想。

二、思考课后习题

一般课本上每一节课后面都会有课后习题,习题是知识点的指引,带着孩子思考思考,做一做,不一定要求孩子必须想明白,但是要让他知道这节课的重点知识是什么。

三、记录薄弱知识点

如果在预习过程中,孩子遇到了一些问题,可以鼓励他记录下来,可以专门有一个预习本,尽量让孩子养成带着问题听课的习惯。

“这些习惯在小学阶段可能做与不做差距不是很大,但是到了初高中阶段,学业难度大幅度提升之后,这些习惯往往是拉开成绩的关键。”俞钟玉说。

2、独立完成作业

有的家长会问:“该怎么陪孩子做作业?是不是要每天陪着、辅导作业?”在这里建议家长尽量培养孩子独立做作业的习惯,可以陪伴,但不在过程中过多打断他们的思路。可以在孩子们完成作业后交流、指导,一定要给孩子留出完整的作业时间。

“一到三年级的孩子学习成绩往往跟家长有很大关系,因为这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一年级的孩子做作业时有困难很正常,专注力差也很正常,家长可以坐在孩子旁边做自己的事,这时候你就是他的榜样,你的专注是他模仿学习的一部分,但不要让他觉得你在监督他、关注他,否则你也会成为他分神的一个因素,这样的陪伴反而没有意义了。”

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孩子在一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审题、联想知识点、解题、检查题目,反复训练这四个步骤。

“一定不要代替孩子解题,我带过很多孩子,晚上做作业家长就在旁边像个军师一样坐着,这会导致什么问题呢?就是孩子有依赖性,稍微有点不懂的,就转头看家长。家长注意不要在孩子独立做作业的那一段时间内过多接话,一定要鼓励孩子自己思考。”

把问题留到最后统一讨论,有利于孩子在一段时间内的专注,俞钟玉提到,有些孩子在考试的时候非常不适应,遇到不会做的题不跳过,就卡在那里,其实也和他们错误的学习习惯有关。

3、关注课堂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