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耳机“假降噪”被曝光,教你避坑三诀窍

2021-08-10 10:04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疯长的降噪耳机市场正面临严峻的质量危机。

央视上周的《每周质量报告》瞄准耳机市场重拳出击,针对 47 家企业的 60 副主动降噪耳机进行了风险监测。结果发现,50% 的降噪耳机降噪量不足,近 40% 宣称有降噪功能的产品,其实根本不支持主动降噪。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最终将风险监测的耳机产品认定为中等风险,认为这些降噪量不足的降噪耳机,可能会使消费者在嘈杂环境中调高音量,而噪声声压级过高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听力损伤风险。

实际上,随着苹果 AirPods 引爆了 TWS(真无线立体声)耳机市场,主动降噪功能已成为许多中高端 TWS 耳机的标配功能,也有越来越多品类的耳机将主动降噪功能作为主打卖点。

在这个背景下,国内降噪耳机市场在近几年得到了迅速扩张。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称,2019 年国内降噪耳机产值已将近 214 亿,同比增长 73.58%,占耳机行业总产值的 30.9%。同时,现阶段我国降噪耳机生产厂家已有 300 家左右。

耳机“假降噪”被曝光,教你避坑三诀窍

大量玩家蜂拥而至背后,难以避免地催生出不少行业乱象,此次央视披露质量良莠不齐的主动降噪产品,也给正在井喷的耳机市场敲响了一记警钟。

造成这些主动降噪耳机质量不合格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会给消费者带来哪些危害?更重要的是,这场乱象揭露后,从行业到政策层面是否能找到相关解法?为此,智东西与不少供应链人士展开了深入交流,一起来探寻事件背后的深层逻辑。

耳机“假降噪”被曝光,教你避坑三诀窍

01. 四成降噪耳机“降了个寂寞”,虚标问题严重凸显

在这次风险监测的 47 家企业共 60 副主动降噪耳机产品中,有 35 副是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25 副是头戴式主动降噪耳机,价格区间为 199 元至 2950 元。其中,国内品牌主动降噪耳机为 20 副,国外品牌为 40 副。

由于目前国内标准主要针对通用耳机,所以负责此次风险监测的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也参考了欧盟及军用的相关标准,检测项目包括最大声压级、主动降噪量、综合降噪量等。

检测过程中,测试员模拟了火车站、机场等场所的噪音环境,输送了 100 分贝的总噪音量,并打开测试耳机的主动降噪开关检验效果。

耳机“假降噪”被曝光,教你避坑三诀窍

噪音曲线图显示,当测试耳机的主动降噪功能开启后,低频段的声音曲线与 100 分贝的噪音曲线几乎重合,数值上仅是下降了不到两个 dB。这就意味着,这款耳机几乎没有起到主动降噪的效果。

早在央视记者调查过程中,这款耳机的客服人员宣称,该产品在低频段可降低 20 分贝的噪音,但实测表明左右耳的降噪量还不到 10 分贝,降噪体验并不好。

耳机“假降噪”被曝光,教你避坑三诀窍

最终结果显示,在 60 副受测试的耳机中,主动降噪量低于 10 分贝的耳机有 30 副,甚至有部分产品主动降噪量低于 5 分贝,占比超 10%。

不仅如此,还有部分产品竟然连左右耳的降噪量都无法做到一致,最大偏差达 7.4 分贝。“当耳机左右耳降噪量超过 3 分贝时,就会导致左右耳听感不适。”测试工程师说。同时,还有近 4 成宣称有降噪功能的产品,事实上根本不支持主动降噪,存在严重的虚标问题。

而主动降噪功能质量不佳,将给消费者的听力健康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今年 3 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听力受损人群占比五分之一,影响人数超过 15 亿。

另一方面,适用于消费类便携式音频设备、头戴式以及耳塞式耳机的欧盟 EN50332 标准提到,当人们在一定时间内处于 80 分贝以上的环境中,都可能造成听力损伤。例如,一天中处于 80 分贝环境下 8 小时,可能会损伤听力;处于 107 分贝环境下 1 分钟,就可能造成听力损害。

如此看来,严格规范主动降噪耳机降噪质量已经成为行业十分迫切的问题。

耳机“假降噪”被曝光,教你避坑三诀窍

02. 风险测试耳机背后,主动降噪技术设计环环相扣

为什么这些风险测试的耳机主动降噪能力如此参差不齐?

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程师吴蔚华谈道,主要原因在于部分产品在硬件设计和算法处理方面不足,无法准确识别并处理外部噪声,导致降噪耳机在消除外部噪声方面效果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