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中小学生睡眠普遍不足 学业负担并非唯一原因

2021-06-10 09:27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3月1日,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调查并编写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2019—2020)》(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其中提到中国青少年睡眠不足现象继续恶化,95.5%的小学生、90.8%的初中生和84.1%的高中生睡眠时长未达标。

  睡眠时间严重不达标,将严重影响中小学生的身体发育和身心健康。教育部近日发布《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加强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家校共治,监测考核。

  教育部将中小学生睡眠纳入考核,出发点是好的,但落实到执行层面,许多人担心,指标式的考核可能会成为教师新的形式主义负担;睡眠不足的“病根”无法解决,睡眠考核可能成为最难完成的家庭作业。

  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中小学生睡眠不足,不能把原因简单归因于作业多、学业重,应当厘清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中小学生睡眠普遍不足 学业负担并非唯一原因

  中小学生睡眠不足是社会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蓝皮书显示,有95.5%的小学生每天睡眠不足10小时,平均为8.7小时;有90.8%的初中生每天睡眠不足9小时,平均为7.6小时;有84.1%的高中生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平均为7.2小时。

  此外,上学日睡眠时长随年级升高而呈现下降趋势,周末补觉的现象呈现学段分化。相比10多年前,2020年各个学段青少年的睡眠时长均呈现下降趋势,小学和初中阶段在上学日平均睡眠时长减少约40分钟,高一、高二减少10至20分钟;小学生周末平均睡眠时长减少约12至25.2分钟,初一、初二年级减少约20分钟,初三及高中阶段下滑更为严重,减少40.2至51.3分钟。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程平源认为,中小学生睡眠不足,除了影响自身学业、身体健康外,还可能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学生心理抑郁、自杀。

  到底是谁“偷”走了中小学生的睡眠?

  据《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在农村等一些教育欠发达地区的中学,甚至在城市里一些一本、二本升学率不是很高的高中,大部分学生在晚上都会熬夜学习,零点能够上床睡觉都还算早的。许多学生第二天上课时会选择用喝咖啡、涂抹风油精等方式让自己保持清醒。

  天津市河东区某小学教师赵云(化名)告诉《法治日报》记者,现在他们学校低年级最早下午3点钟就可以放学,此时门口已经有许多辅导班的工作人员在等着接送学生。“不仅是高年级,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也是刚放学又上学。”

  北京市丰台区朝阳芳草地国际学校丽泽分校小学四年级学生李芸(化名)对《法治日报》记者说,她一般晚上10点左右睡觉,早上6点半起床,睡眠不足的原因主要在于课外辅导班布置的作业比学校难且量多。有时学校布置的作业也很费时间,比如做手抄报、科学小实验等。

  在程平源看来,不论是上辅导班还是作业加码,从根源来看,还是现行的教育评价机制导致的。“随着教育市场化,学生睡眠不足是必然现象。正常意义上的学习,比如因为勤奋而少睡觉,或充满激情地去做一些课外活动,这些都没有问题,也不会长期一直做。从目前来看,学生的学习行为、目的等显然是存在问题的。”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则认为,中小学生睡眠不足是一个综合问题,不能完全说是作业量的问题,还与家庭教育、学生学习的习惯等方面有关。

  安徽省宿州市宿城第一初级中学初三年级班主任薛楠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即使快到中考,学生的作业也没有增加太多。学校曾进行过调查,学生普遍反映两小时之内就能够完成作业。“虽然作业不多,但有的学生学习效率低,有时候拖到晚上九十点钟才开始写,晚睡的学生大多数反而是学业水平较低的学生。此外,还有晚上玩手机、玩游戏的,学生因为学习睡得很晚的倒不多。”

  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19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指数白皮书》显示,影响孩子睡眠的三大因素分别是课业压力、玩手机或电脑、父母未能做好表率;睡眠状况较差的青少年儿童中,有41.9%的人睡前会接触电视、手机、电脑等,有67%左右的父母都会经常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或电脑。

  睡眠纳入监测引发争议 保证睡眠需要对症下药

  为保证中小学生的睡眠,教育部此前印发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和《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提出应保证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睡眠时间。